“爹,咱們成功啦!明天一大早就可以著手做糖葫蘆嘍,做好了就拿到縣城去賣,看看銷量和反響如何。”李滿樂滿臉興奮地說道。
“嗯,就按小石頭說的辦。”李父回應著。
次日清晨,天色還未大亮,一家四口就已經紛紛起床,為制作糖葫蘆忙碌起來。
李母和姐姐先把買回來的山楂一股腦兒地倒進盆里,仔細地清洗起來。清洗的過程中,她們格外認真,專挑那些品相不好的山楂剔除出去,確保用來制作糖葫蘆的都是品質上佳的果實。
接著輪到李父上場,他拿起竹筒刀,熟練地將山楂籽一個個挖出來,把處理好的山楂整齊地放在一旁備用。
隨后,一家四口齊心協力開始穿山楂串。他們按照一串4顆或者一串8顆的規格,用竹簽仔細地將山楂串起來。經過一番忙碌,最終1串4顆的山楂串了10串,1串8顆的串了8串。
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后,就到了關鍵步驟——熬糖裹糖。這一步驟自然是由經驗豐富的李母親自操刀。她像前一天一樣,精心地熬制糖液,待糖液達到合適的濃度和狀態后,小心翼翼地將穿好的山楂串逐個裹上糖衣。再把裹好糖的山楂串穩穩地插在事先準備好的糖葫蘆棍上晾晾。最后將糖葫蘆放入鋪好紗布的背簍中。
李父背起背簍,就向縣城趕去,嘗試售賣糖葫蘆。
李滿樂則開始匯總本次制作糖葫蘆的經驗。
~~~~~~~~~~~~~~~~~~~~~~~~~~~~~~~~~~
項目:糖葫蘆
材料清單:山楂、糖、竹簽、木炭
材料用量:1串8顆糖葫蘆,山楂(未去籽)約重6兩4錢,糖衣約重3錢,消耗木炭約重1兩6錢(50文錢/每百斤)
每串成本計算=山楂0.64*5+糖0.03/0.8*100+木炭0.16*50/100=7.03文
每百串(每串8顆)糖葫蘆需要3斤7兩5錢糖,64斤山楂,8斤木炭。合計需要379文錢,山楂自家采摘。
流程圖:
竹簽制作流程: 砍伐翠竹-修剪切割-制簽;
山楂串制作流程:采摘山楂-清洗挑選山楂-山楂去核-用竹簽穿串;
提存糖的流程:采買糖-融化-吸附雜質-過濾-蒸發
糖葫蘆制作流程:熬糖-裹糖-冷卻
新設備工裝:一口新鍋專門用于提純糖和熬糖,費用1兩銀子;一匹優質紗布,裁剪成合適的大小用于過濾,費用1兩銀子,一把篾刀,可以借用大伯家的;去籽的專用刀,需要找鐵匠定做,費用100文錢,穿串的工具和運貨車,需要找木匠定做,費用2兩銀子,并用炭筆在紙上畫出簡圖。糖葫蘆棍自己家可以做。
產能飽和后優化方案:1. 竹簽制作與村里的篾匠合作,批量制作竹簽。這樣既能保證質量又能降低成本。
2.讓村民幫忙一起采摘山楂,再已5文錢一斤的價格向村民收購。
2.可以通過增加人數和工具的數量來提高效率。
~~~~~~~~~~~~~~~~~~~~~~~~~~~~~~~~~~~~~~~~~~~~~~~~~~
入了縣城,李父就開始走街串巷,嘴里高聲吆喝著:“糖葫蘆嘞,又脆又甜的糖葫蘆!”那聲音在街巷中回蕩,仿佛帶著一種獨特的魔力,吸引著過往行人的腳步。
很快,就有人被吸引過來,紛紛圍在李父身邊。一位身著布衫的男子問道:“這糖葫蘆怎么賣呀?”同時又有人好奇地打量著李父,問道:“老板,您是哪里人啊?怎么以前在縣城里沒見過您賣這糖葫蘆呢?”
李父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不緊不慢地回答道:“大串的糖葫蘆10文錢一串,小串的5文錢一串。我是李家村人,這是我頭一回來縣城賣糖葫蘆呢。”
有不少人經不住誘惑,買了一串嘗嘗。一位老者品嘗之后,眼睛頓時一亮,不住地點著頭稱贊道:“老板,你這糖葫蘆可真不一般吶。吃起來好像比別家的更甜一些,你看這表面的糖衣,脆脆的,卻一點也不粘牙。而且啊,這山楂居然都沒有籽,真是太精巧了。”其他吃過的人也都紛紛附和。
不出1個時辰,李父背簍中紅彤彤、亮晶晶的糖葫蘆已經銷售一空。沒賣的顧客都在詢問什么時候再過來賣。
他的臉上洋溢著滿足和欣慰的笑容,一邊收拾著攤位,一邊細細地點算著收入。“一共是一百三十文錢。”李父輕聲自語,將銅錢仔細地數了三遍,確認無誤后,他將銅錢小心翼翼地放入錢袋中。
李父抬頭看了看天空,感覺今天陽光格外明媚,扛起糖葫蘆棍,邁著輕快的步伐向家的方向走去。
待回到家中,李父迫不及待的向母子三人繪聲繪色的描述著賣貨的熱鬧場景和對自家糖葫蘆的稱贊。聽罷,李滿樂迫不及待地拉著父親開始商討后續售賣糖葫蘆的計劃。
“爹,咱這工具運貨車等加起來得花4兩銀子又100文錢呢。”李滿樂皺著眉頭說道。
李父點了點頭,沉思片刻后說:“這錢得花,有了好的工具,以后咱的生意才能更好做。”
“爹,那咱先初步規劃一下這幾天的量吧。我想咱們先按照每天100串來準備,這樣算下來,備5天的貨應該差不多了。”李滿樂一邊說著,一邊在地上寫著算式。
“嗯,這個想法不錯。那你算算需要多少東西。”李父鼓勵地看著兒子。
“爹,按照每串糖葫蘆糖衣大概3錢來算的話,100串就需要3斤7兩5錢的糖,不過咱可以先少準備點,先備20斤糖,這大概得花2兩銀子。”李滿樂認真地說道。
“山楂的話,咱后山就有很多,按照往年的收成,大概能采摘幾千斤的山楂,前期先采摘大概350斤山楂就足夠這5天的用量了。竹簽也不用擔心,咱家可以去后山砍伐竹子自己制作,這樣又能省一筆錢。木炭家里還有些存貨,暫時是不缺的。”李滿樂皺眉說道。“總共算下來需要6兩出頭的銀錢,不是一個小數目,不知道家里能不能一次性拿出來?”
李父聽了兒子的話,輕輕嘆了口氣,說道:“家里是有這些銀子,可要是這么一次性花出去,萬一家里有個急用錢的,那可就周轉不開了。”
“嗯,爹,我也想到了這點。所以我琢磨出了兩個法子。第一個法子呢,就是咱們自家想辦法湊錢,如果實在不夠的話,就去大伯家借一點應應急,等咱把這糖葫蘆賣了錢再還回去。還有一個法子,爹,您也知道,咱們以后要是把這糖葫蘆的生意做大了,肯定是要擴大規模的,到時候大伯一家肯定也得參與進來。不如現在就直接拉大伯家入伙,大家一人出一半的銀錢,到時候掙了錢也是一家一半,這樣也能減輕咱家的負擔。”李滿樂眼睛里透著機靈勁兒,滿懷期待地看著父親。
李父聽了兒子的話,陷入了沉思。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緩緩開口道:“小石頭啊,你這想法倒是挺周全的。拉大伯一家入伙這個事兒,也不是不行,只是這生意剛剛起步,能不能賺錢還得另說呢。”
“爹,我知道您擔心啥。按您剛剛的說法,咱這糖葫蘆在縣城里很受歡迎。沒買到的人都問啥時候再去賣。您難道對自己的眼睛看到的還沒有信心嗎?只要我們能夠保證糖葫蘆的品質,肯定能賺錢的。”李滿樂急切地解釋道。
“話是這么說,可這做生意哪有不冒險的。萬一要是虧了本,那對大伯家可就不好交代了。”李父還是有些猶豫。
“爹,咱可以和大伯家商量好,一家出一半,如果虧了,就算是我們家借的。如果掙錢了,就算大伯家入伙的,利潤一家一半。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用心做,肯定是只賺不賠的。”李滿樂堅定地握緊了拳頭。
李父看著兒子堅定的眼神,心中很是欣慰,他知道兒子長大了,有想法也有擔當了。“好吧,小石頭。你讓我再考慮考慮,畢竟這關系到大伯家的生計。”
晚上,吃過晚飯后,李父和李母提到了這件事情。李母聽了也有些擔憂,但是想到兒子充滿信心的樣子,她也點了點頭說:“孩子都這么有想法了,咱們或許可以試試。”
第二天,李父就帶著李滿樂去了他大伯家。他大伯一家正在院子里喂雞,看到他們父子倆來了,熱情地招呼著。李父把來意一說,大伯先是一愣,隨后笑道:“老弟啊,你這兒子可真是個有出息的。之前挖陷阱逮野兔、野雞時,我就聽我家小子說,都是小石頭在后面慫恿攛掇的。我們都是一家人,既然這孩子有心拉著我們一起搞這個生意,那我這個大伯怎么能不支持呢?也不要說借不借的了,就算入股了,一家一半。”隨后從家中取來3兩銀錢遞給李父。
李滿樂心下一喜說道:“大伯,您放心。我一定會努力把生意做好的。”
就這樣,父子倆帶著新的希望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