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來暑往,歲月如流,幾載春秋轉瞬即逝,李滿樂已成為了十五歲的少年郎。這些年來,他始終沉浸在書籍的海洋,日復一日,從晨曦微露至夜幕降臨,專心致志地鉆研學習。盡管心中對那水利石磨項目仍抱有縷縷眷戀與遺憾,只能順其自然,期待某一天,父親和工匠能夠帶來一個好消息。但他明白,唯有先將學業根基筑牢,方能積聚更多實現夢想的力量,迎來更多的機遇。
在這段全身心投入學業的時光里,李滿樂宛如一葉扁舟,在知識的海洋中奮力航行,不斷汲取著智慧的甘露。四書五經中的字字珠璣,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點亮了他的思維之空,每一篇章都仿佛藏著無盡的智慧寶藏,等待著他去發掘、去領悟。
時光荏苒,李滿樂在學業上的造詣日益深厚。課堂上,他總能敏銳地捕捉到蘇夫子話語中的精髓,積極應答,其文章更是獨樹一幟,見解獨到,令蘇夫子與同窗們無不嘖嘖稱奇。蘇夫子對他更是贊譽有加,視其為一顆潛力無限的明日之星。
一日,陽光灑滿書房,蘇夫子將李滿樂喚至身旁,臉上洋溢著和煦的笑容:“滿樂啊,觀你近日學業精進,已初具縣試之才。是時候著手準備了。”
聞此,李滿樂心中涌動著感激之情,他恭敬地施禮道:“多謝夫子悉心栽培,學生深知夫子用心良苦。定當勤勉不輟,鞏固所學,誓要在縣試中脫穎而出,不負夫子厚望。”
蘇夫子聞言,滿意地點點頭,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他從書架上取下一卷泛黃的古籍,輕輕拂去上面的微塵,遞到李滿樂手中,語重心長地說:“此書名為《策論精選》,內含歷代科舉考試中佼佼者之佳作,對你備考縣試大有裨益。你需細細研讀,揣摩其中精髓,方能在考試中脫穎而出。”
李滿樂雙手接過古籍,感受到沉甸甸的不僅是書的重量,更是蘇夫子對他的期望與信任。他心中暗自發誓,定要全力以赴,不負這份厚重的期望。
自此,李滿樂的學習更加刻苦。他不僅深入研讀《策論精選》,還廣泛涉獵其他經典著作,力求在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上都有所突破。每當夜深人靜,燭光搖曳之時,他仍在書案前奮筆疾書,或是撰寫文章,或是練習書法,力求在各個方面都做到盡善盡美。
與此同時,李滿樂偶爾利用旬休時間,詢問李父關于水力石磨的改進進度。雖然得到的一直是失敗的消息,但李滿樂始終堅信,只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能夠實現這個夢想。
轉瞬之間,縣試的大幕即將拉開。蘇夫子引領著包括李滿樂在內的八名杰出學子,步入了位于縣衙一側的教諭署。彼時,已有數位夫子攜五六名弟子在此靜候,他們分別來自豐樂縣城外各大學堂。一番溫馨而又不失莊重的寒暄過后,隨著教諭署大門的緩緩開啟,各夫子率領著各自的學生,秩序井然地步入其中。
教諭署的庭院內,早已精心布置了十幾張書桌,每張桌上整齊地擺放著筆墨紙硯,彰顯出對這場考試的重視。書桌前,三張太師椅巍然矗立,正中間端坐著的是威嚴又不失儒雅的縣令趙文軒,其左側乃是學識淵博的教諭蘇文翰,右側則是嚴謹公正的訓導林啟元。夫子們逐一上前,恭敬地與眾位官員行禮問好,隨后在衙役的引領下退出了教諭署,留下眾學子在衙差的指引下,各自落座于書桌前。
此刻,林訓導緩緩起身,從身旁取下縣令趙文軒剛剛親筆題寫的試題,鄭重其事地懸掛于眾人眼前。鑒于豐樂縣地處偏遠,每年的縣試參與者并不算多,且通過縣試僅能獲得參加府試的資格,尚未能斬獲任何功名。因此,考試的流程相對簡約,諸如進場搜身等繁瑣環節均被省略。同時,學生們的家庭背景與求學經歷也早已由衙門專員與學堂夫子們仔細核對無誤。試題更是于當日由縣令親自擬定,確保了考試的公正與公平。
更為貼心的是,考試結束后,試卷將立即進行批改,而順利通過筆試的學子還需在第二日接受教諭的面試考核,方能正式通過縣試。這一系列的精心安排,幾乎杜絕了任何舞弊的可能性,為所有考生營造了一個公正、公平、公開的競技舞臺。
隨著林訓導宣布考試正式開始,整個教諭署內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只剩下筆尖輕觸紙張的沙沙聲,以及偶爾傳來的深呼吸,打破了這份寧靜。學子們個個全神貫注,或低頭沉思,或奮筆疾書,將平日里積累的知識與智慧,凝聚在這一張張試卷之上。
李滿樂坐在書桌前,目光如炬,緊緊盯著眼前的試題。他深吸一口氣,讓自己的心情平復下來,然后提筆,開始書寫。他的筆觸流暢而有力,每一個字都透露出他深厚的學識與自信的風采。他時而低頭沉思,時而奮筆疾書,仿佛在與試題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對話。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教諭署內的氣氛愈發緊張。但李滿樂卻始終保持著冷靜與專注,他深知這場考試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他不斷地在腦海中回顧著蘇夫子平日里的教誨,以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將它們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答案之中。
周圍的學子們也在緊張地作答,他們的神情各異,有的眉頭緊鎖,有的面露難色,但更多的人則是展現出了堅定的信念與不屈的意志。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對知識的追求與對夢想的執著。
終于,隨著林訓導那清脆而又響亮的聲音一聲令下,考試結束了。這聲音就像一道結束的信號,學子們紛紛停下手中的筆。有的長舒一口氣,仿佛心中的巨石終于落了地;有的則露出一絲解脫又夾雜著些許遺憾的表情。
學子們恭敬地退出教諭署,而后與夫子們匯合。教諭署外,一片靜謐之中又透著幾分緊張的氣息。夫子與學子們或安靜地坐在一旁,或小聲地交談著考試中的題目內容,目光卻時不時地飄向教諭署內,眼神里滿是焦急,滿心期待著最終結果的揭曉。
與此同時,教諭署內,縣令、教諭和訓導神色嚴肅而又專注地來到考桌前。他們拿起考卷,仔細地查看,手中的筆不時在一旁的評分冊上記錄著什么。三位考官都認真地評判著考卷上的每一個答案,從字跡的工整程度到內容的完整與否,從觀點的合理性到論述的邏輯性,都一一進行考量,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為他們深知這份評判對于考生們的重要性。
在那令人煎熬的焦急等待之中,時間仿佛被一只無形的大手緩緩拉扯著,一點點地流逝而去。太陽漸漸西沉,天邊被染成了一片絢爛的橙紅色,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就在這片晚霞的映照下,教諭蘇文翰帶著記錄著最終結果的文書,緩緩地走出了教諭署。
他的身影剛一出現,所有人的目光便齊刷刷地投向他,那目光中充滿了緊張與期待。蘇教諭清了清嗓子,開始唱名:
“縣試甲等第一名,青山書院孫睿淵。”聽到這個名字,孫睿淵的臉上瞬間綻放出驚喜與自豪的笑容,他邁著輕快而又沉穩的步伐走上前去,接受眾人的祝賀。
緊接著,一個又一個的名字被念出……
“縣試甲等第四名,青山書院李滿樂。”
當李滿樂聽到自己的名字時,一直高懸著的心就像一塊沉重的巨石終于落了地。他感到一陣難以抑制的喜悅涌上心頭,那是一種長時間的努力得到回報的欣慰。他的眼睛微微瞇起,嘴角不自覺地上揚,腳步也變得輕快起來。
隨著唱名結束,夫子們帶著通過筆試的學子們,懷著崇敬與感激之情,整齊地拜謝蘇教諭。蘇教諭微笑著點頭,目光中滿是欣慰與贊許,他深知這些學子們為了這一刻付出了多少心血與汗水。
第二日,陽光早早地灑在教諭署的庭院之中。通過筆試的學子們懷著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再次聚集于此,準備迎接教諭的口試考核。
李滿樂站在庭院中,深吸一口氣。他回想起昨晚的興奮之情,此刻卻也被即將到來的口試所帶來的緊張感所籠罩。他暗自提醒自己,一定要鎮定,將自己所學所思準確地表達出來。
蘇教諭緩緩從教諭署衙內走出,他的目光溫和而又透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威嚴。他清了清嗓子說道:“諸位學子,口試開始,考生上前來且聽題。”
眾學子按照昨日的排名一一上前,接受蘇教諭的提問。蘇教諭提問的內容不外乎四書文,試帖詩,五經文,詩,賦,策,論,在這些中抽取3到4個來提問。相對昨天的考試內容來說都要簡單的多。口試考的不僅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是臨場應變與表達能力。
要知道,能夠順利通過昨日考試的學子,那可都是憑借著真才實學才得以入圍的。所以面對這些題目,他們大多都能夠應答自如,回答得頭頭是道。不過呢,偶爾也有一些心理素質欠佳的考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突然變得緊張起來。所幸的是,在蘇教諭那充滿鼓勵的眼神之下,他們很快便能夠平靜下來,進而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
待所有的學子都完成了口試之后,蘇教諭與縣令、訓導等人退入教諭署衙內商議最終的評定結果。
不一會兒,蘇教諭再次走出署衙。他的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手中拿著最終的評定文書。
“此次口試,諸位學子皆有出色表現。恭喜眾位學子,正式通過縣試。”
隨著蘇教諭的話音落下,整個場面瞬間熱鬧了起來。學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神情,他們彼此對視,眼中滿是興奮與激動。對于他們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這標志著他們在求學之路上邁出了堅實而又重要的一步,也讓他們朝著各自的理想更加靠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