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kwgc"></ul>
    <li id="akwgc"></li>
    <ul id="akwgc"></ul>
  • <strike id="akwgc"><s id="akwgc"></s></strike>
    <th id="akwgc"><menu id="akwgc"></menu></th>
    
    <strike id="akwgc"><nav id="akwgc"></nav></strike>
    <strike id="akwgc"></strike>
    <strike id="akwgc"></strike>
  • 精彩小說盡在靜閱文字網! 手機版

    您的位置 : 靜閱文字網 > 歷史腦洞 > 王夫之讀通鑒論通讀本_第12章

    第12章

    發表時間: 2025-03-13 19:20:25

    人之所以會做出大逆不道的事,不是因為他們無所畏懼,而是因為他們毫無羞恥之心。所以憑借血氣之勇的人雖然不能委以重任,但還有可用之處;唯有毫無羞恥心的人,國家任用他們必然會走向滅亡。漢成帝本打算任用孔光為丞相,已經刻好了侯印,寫好了贊詞,可成帝卻突然駕崩。就在成帝去世當天,孔光在大行皇帝(剛去世還未謚號的皇帝)靈前就迫不及待地接受了丞相博山侯的印綬,那急切的樣子,就像乞丐在墓地旁,生怕別人把祭祀剩下的食物搶光,趕忙長跪請求一樣。張放是成帝的寵臣,成帝駕崩后,他因思念成帝痛哭而死。而孔光卻在國喪期間做出這種不合時宜的事,犯了天下人的忌諱,然而卻沒人對他表示憤怒,孔光難道就不害怕嗎?他是因為毫無廉恥之心,人們才會容忍他。

    ??孔光剛開始擔任廷尉的時候,就秉承王莽的旨意,用毒酒殺害了許皇后,他看似無所畏懼,實際上是因為有恃無恐,王莽在背后支持他,天下沒人敢為難他。后來在商議給傅太后修建別宮時,他極力主張把傅遷趕回原郡,反對定陶王在京城立廟的提議,看似無所畏懼,實則不然;因為背后有人撐腰,群臣也相互包庇,所以師丹遭到了意想不到的災禍,而孔光卻安然無恙。他的羞恥心蕩然無存,為人處世可清可濁,為了獲取寵信、躲避羞辱,什么事都做得出來。王嘉臨死前,還對獄吏說:“我認為孔光是賢才,卻沒能舉薦他。”他哪里知道孔光暗中陷害他,迷惑君主,把他置于死地,心機極其深沉難以揣測。而王嘉說出這樣的話,可見孔光之前肯定是用兩面派的手段迷惑了他。

    ??對董賢恭敬有加、行君臣之禮的是孔光;王莽掌權后,像扔掉破鞋一樣拋棄董賢的也是孔光;拱手把天下讓給亂臣賊子,自己僥幸早死,沒得到輔佐王莽篡位的獎賞的是孔光;王莽被誅殺后,也沒人站出來公開指責他的惡行,讓他的家族受到懲處,這背后也有孔光的影子。唉!一個人要是完全喪失了羞恥心,那么就算犯下弒父弒君的罪行,也可能不會受到懲罰,這實在是太可怕了!治理國家的君主如果不早早辨別這種人,只忌憚那些兇狠強悍的權臣,卻容忍厚顏無恥的卑鄙小人,國家沒有不滅亡的。所以管子說:“廉恥,是國家的命脈。”

    ??限制土地兼并的主張,董仲舒在漢武帝時期提出,在當時還有施行的可能,但無法長久推行。師丹卻想在漢哀帝時期,國家快要滅亡的時候嘗試推行,最終導致王莽借此實施荒謬的政策,而這一主張終究沒能成功。漢武帝時期能施行,是因為距離夏、商、周三代還不算太遠,天下百姓痛恨秦朝的苛法,對改變現狀、恢復古代制度充滿期待;而且當時豪強的土地兼并現象還不算嚴重,他們對土地的霸占程度還比較淺。然而這一主張不能長久施行,是因為即使暫時推行,弱小的百姓最終還是無法保住自己的土地,強大的豪強也終究無法禁止他們兼并土地。到了漢哀帝時期,土地兼并的現象已經持續很久了,豪強們仗著自己的勢力繼續兼并,弱小的百姓也逐漸習慣、安于這種現狀;這個時候如果強行限制,只會擾亂社會秩序。

    ??治理天下要遵循正道,沒聽說過只靠法律就能治理好的。所謂道,就是引導,君主引導百姓,百姓就會遵循著這條道路前行。在分封制的時代,天子直接管轄的土地只有千里左右,而且王畿內的卿士大夫把這些土地作為祿田;諸侯也只有自己的封國,并且大夫和士又在封國內分得祿田;大夫有自己的采邑,家臣也在采邑內獲取生活物資;士依靠俸祿維持生計,農民則有自己的百畝土地;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天子不會獨自富裕,農民也不會獨自貧窮,彼此之間相差不大,各自堅守著自己的本分。那些富裕的人往往也是地位尊貴的人,而且他們的財富并非自己創造,而是從天子或祖先那里獲得的。君主用讓大家各得其所的方式引導天下,天下就會安定。到了秦朝,分封制被廢除,富貴都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皇帝能獨占富貴,是憑借智謀和武力征服了天下。憑借智謀和武力征服天下就能獨占天下財富,征服一個郡就能獨占一個郡的財富,征服一個鄉就能獨占一個鄉的財富,沒有人教導,這種觀念就自然而然地產生并逐漸成為習慣。在這種情況下,卻想削弱天下人的智謀和力量,讓大家變得一樣柔弱愚昧,而皇帝自己卻在九州之上獨自享有特權,就算每天殺戮,也只會增加百姓的怨恨,豪強們還會用詭詐的手段煽動愚昧弱小的百姓,讓他們在土地問題上陷入困境。如果認為限制土地兼并就可以輕易施行,認為天下可以只用簡單的法律來治理,那么王莽的統治豈不是比堯、舜還要迅速有效了?

    ??限制土地,目的是為了平均;平均,就是為了公平。如果天子沒有大公無私的品德,高高在上卻只想著限制百姓,讓百姓所謂的“公平”,這就把仁義中正變成了帝王束縛天下的工具,而把親自踐行寬容和恕道當作迂腐不切實際的想法。更何況后世賦役繁重,官吏殘酷,鄉里小吏橫行霸道,樸實善良的農民得到土地就像背上了沉重的負擔。這樣一來,豪強收取一半的收成,把農民當作奴隸一樣驅使耕種,農民卻還心甘情愿。這就是所謂的“君主失去正道,百姓人心離散已經很久了”。如果減輕百姓的勞役,降低賦稅,懲治官吏的貪污行為,放寬對主管財政官員的考核,讓百姓不再害怕擁有土地,豪強也沒有辦法兼并土地,那么不用限制,土地兼并現象自然就會得到遏制。至于那些懶惰的百姓,有土地卻不能好好耕種,把土地交給有能力耕種的人,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就算是圣人也無能為力。

    ??漢成帝、漢哀帝時期,漢朝哪里還有真正的君臣呢!朝堂之上不過是被婦人掌控罷了。彭宣、何武、唐林,在當時都算是比較出眾的人,可他們所爭論的,僅僅是傳喜的去留問題。漢哀帝剛即位時,傅氏家族和王氏家族爭斗,傅氏獲勝;漢哀帝去世后,王氏家族和傅氏家族爭斗,王氏又獲勝。獲勝的一方掌權,失敗的一方心懷怨恨;傅氏和王氏兩大家族的興衰,讓整個朝野都卷入其中,相互攻擊、爭論,實在是可悲!

    ??在傅遷為人奸邪的時候,眾人推舉傅喜來壓制傅遷,這和當初王根、王立驕橫時推舉王莽有什么區別呢?他們說:“傅喜是傅氏家族的賢能之人,因為意見不合而被罷官,百官對此都感到遺憾。”傅氏家族的賢能之人,和天下的安危、劉氏宗族的存亡有什么關系呢,百官又有什么理由為此感到遺憾?這和王莽、王仁被遣回封國時,天下很多人都為王氏喊冤又有什么不同?只不過傅喜幸運,沒有遭遇災禍罷了。王莽被廢時,官吏和百姓到宮門前為他申訴冤屈,賢良之士在對策中也紛紛稱贊他,王莽用虛假的謙遜迷惑眾人,讓人心都歸附他,連一些賢能的人都被迷惑,而且這種情況比傅喜時更嚴重。傅喜是否真的賢能,又有誰能確定呢?偌大的天下,難道就沒有可以托付國家大事的人嗎?卻只圍繞著王、傅兩位老婦人的個人愛憎爭論不休。唉!整個天下的人都圍著后宮婦人的喜怒哀樂團團轉,世俗之人沉迷其中,不知回頭,竟然到了這種地步!

    ??所以圣明的君主治理國家,把端正風俗放在首位,把分辨男女內外的界限作為根本。權力一旦落入婦人手中,天下人就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到底是誰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又為何會發展到如此地步呢!元后的陰險狡詐,漢成帝的昏庸愚昧,難道僅僅是導致漢朝滅亡這么簡單嗎?在這數十年間,中原大地都沒有了男子應有的氣概,等到王莽之亂時,百姓死傷無數,尸骨堆積如山。

    ??歷經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三代,整個朝野都陷入癲狂,其中唯一能說些像樣話的,只有李尋一人,其他人不過是徒有人形,卻像牲畜一樣只會發出叫聲罷了。李尋依據陰陽動靜的道理,大膽直言太后不應該干預朝政,這難道僅僅是用天象和數理來預測吉兇嗎?這其中蘊含著天地間的常理、國家治亂的規律,以及人和禽獸的區別。婦人掌權就如同陰氣壓制陽氣,陽氣順從陰氣,就像踩到霜就知道寒冷的冬天即將到來,瘦弱的母豬躁動不安就預示著危險。如果天下出現這種情況,天下必然滅亡;國家出現這種情況,國家必定破敗;家庭出現這種情況,家庭肯定會衰敗。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之間的倫理道德,會因此被破壞;使百姓生活富足、端正品德、利用資源的方法,也會因此被忽視。所以說,李尋的話,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言論,讓他和禽獸區別開來。婦人,是應該被男子蓄養的;母親,是應該被子女奉養的;如果違背了應有的道理,母親帶來的災禍也會很嚴重,又何止是婦人會帶來危害呢?

    ??國家有君子,就不一定會滅亡。李尋大膽進言卻沒有被誅殺,可還是沒能挽救漢朝的滅亡,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李尋并非真正的君子。陰氣干擾陽氣,情況有很多種。女子干擾男子,鬼怪干擾人類,都屬于陰氣干擾陽氣。李尋知道乾為陽剛、坤為陰柔安靜的道理,卻不知道鬼怪也是陰氣,應該安靜地聽從人的治理。他見識短淺,聽信甘忠可、夏賀良的邪說,用妖言迷惑君主,最終被貶到敦煌而死,成為天下人的笑柄;他這樣的行為,其實和婦人在宮中煽風點火沒什么區別。自己車上載滿了鬼怪,卻想要懲治像在泥沼中掙扎的母豬一樣的亂象,這怎么可能呢?所以陰陽動靜的道理非常深奧,其中的變化繁雜多樣,分辨起來必須嚴謹。確立做人的準則來匡扶社會教化,任何一點都不能馬虎。

    ??治理黃河的策略,賈讓的主張堪稱千古典范,平當的幾句話也切中要害。平當說:“經義中只有疏通河道、深挖河床的記載,沒有修筑堤壩堵塞河道的說法。”當年鯀治水失敗被處死,大禹治水成功,憑借堯、舜的圣明,都無法與泛濫的洪水正面抗衡。賈讓說:“古代建立國家的人,一定會留出河澤的空間,考慮到水勢不會波及的地方。”商朝經常遭受黃河水患,盤庚毅然遷都到靠近山的地方躲避災禍,原因無他,只是不貪戀財物罷了。普通人的想法,總是貪戀田地房屋的利益,貪圖靠近黃河的土地,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勞師動眾,卻給子孫后代留下被洪水淹沒的隱患,自己卻只顧貪圖眼前的利益,這是古往今來的通病。而后世的謀臣,要挾君主、勞役百姓去堵塞河道,違背五行的規律,他們的不良居心有兩種:那些所謂的“賢者”,耗盡百姓的力氣,堆積土石來阻擋洶涌的洪水,暫時遏制住水勢,河邊的百姓還會歌頌他們、為他們祈禱祭祀,于是他們在朝廷上聲名顯赫,在民間也廣為人知,所以很多人都跟風嘗試,這種現象一直沒有斷絕。那些品行不端的人,在管理國家財政支出時,賬目混亂、難以核查,趁機貪污;在征調民夫時,憑借權勢隨意指使,還能隨意侵吞錢財;他們從黃河治理的災禍中謀取私利,黃河邊上的士大夫、愚昧的百姓以及奸詐的小吏,都紛紛支持他們,用危言聳聽的言辭、痛哭流涕的表演來打動君主。難怪從漢朝以來的一千五百年間,天下人都為治理黃河奔波,上書的人擠滿了公車,相關的文書堆滿了官府,讓豫州、兗州、徐州(今河南、山東、江蘇部分地區 )的百姓疲憊不堪,只為了滿足治理黃河這個無底洞,可一旦黃河決堤,百姓都淪為魚鱉,人們卻只是責怪堤壩修筑得不夠堅固。真是可悲啊!

    ??從古至今,情況有所不同的地方,只是南北水流的差異罷了,其中的道理和形勢是一樣的。從賈讓的話來推斷黃河治理的利弊根源,就會發現不是黃河給百姓帶來災禍,而是百姓貪圖靠近黃河的利益,才會遭受災害。百姓貪圖河灘上的土地,雖然百姓擁有了土地,國家也能收到賦稅,但這就像舔刀刃上的蜂蜜,雖然能嘗到一點甜頭,卻可能會失去舌頭,可人們卻毫不顧忌。如果能從長遠考慮,想想天下如此廣大,這些百姓都是一樣的,把百姓遷徙到其他地方,對國家并沒有損害,這比起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堵塞河道,讓百姓疲憊不堪,甚至在洪水決堤時被淹死,哪個更有利,哪個更有害呢?幾千年來,人們始終沒有擺脫鯀治水失敗的老路,君主不英明,那些貪圖功利、追逐利益的臣子和百姓,積習難改,平當的話,賈讓的策略,就像在大庭廣眾之下點亮了巨大的蠟燭,可愚昧的人卻還像盲人一樣在黑暗中摸索前行,這難道不悲哀嗎?

    ??谷永請求不要宣揚諸侯王的丑惡行為,以此保全做人的羞恥心,這是正確的主張;耿育請求隱瞞趙昭儀殺害皇子的惡行,以此掩蓋漢成帝的昏庸,這是不正確的主張;這兩種說法看似相似,但一個正直一個邪惡,界限分明。依據精深的大義來確立法律,必須要分辨清楚。谷永的主張正確,就像《凱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子女不會埋怨父母;耿育的主張錯誤,就像《小弁》這首詩中所體現的,過度埋怨。淫蕩嫉妒的寵妾,拿刀殺害皇帝的子嗣,斷絕祖宗的血脈,卻還為她隱瞞,皇帝的兒子,沒有死在這類妖媚寵妾手中的,還能有幾個呢!《春秋》這部書讓亂臣賊子感到害怕,所以記載“文姜遜于齊”“哀姜遜于邾”,以此彰顯大義,而不因為驅逐母親就有所顧慮。趙昭儀的惡行,連宗廟都不能容忍,更何況她又不是嫡妻、太后,怎么能縱容她呢?

    ??耿育的話實在是荒謬至極,他說:“我知道陛下有賢明圣達、聰慧通明的品德,廢除后宮嬪妃生育皇子的機會,是為了斷絕皇位繼承人,從而讓陛下順利即位。”這簡直是說漢成帝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未來計劃,不惜殘害父子之情,誰會相信這種話呢?耿育還說:“如果趙昭儀沒有殺害皇子,哀帝就不可能即位。”這是在蠱惑哀帝,縱容妖媚的寵妾。這樣一來,本來和篡位弒君毫無關系的哀帝,就被耿育陷害,好像參與了陰謀一樣。《春秋》嚴厲懲處與亂臣賊子勾結的人,哀帝難以逃脫干系,耿育的罪行更是不可饒恕。解光追究趙昭儀罪行的判決書沒有得到伸張,趙氏宮中相關人員的重大罪責沒有得到公正的處置,后宮之人在宮中肆意毒害皇室血脈,卻沒有人過問,所以元后才會支持王莽弒殺漢平帝、廢掉孺子嬰,而且毫無顧忌。胡三省竟然認為耿育的話符合《春秋》中“為尊者諱”的大義。這種邪說盛行,賈繼春還借此來掩蓋自己庇護李選侍的奸計。社會輿論不明辨是非,影響的可不僅僅是一時一事的好壞評價啊!

    ??鮑宣上書陳述“七亡七死”,明確指出漢朝必然滅亡的趨勢,以此來警醒漢哀帝,這是從根本上分析問題的言論。王莽為人奸詐又愚蠢,沒有曹操、司馬懿那樣的才能,對國家也沒有劉裕那樣的功績,卻能輕易地篡奪皇位,沒人能阻止他,王莽為什么能做到呢?就是因為民心在死亡線上已經崩潰,而王莽用小恩小惠收買了民心。如果不是漢成帝沉迷女色,漢哀帝寵愛男寵,放縱他們賣官鬻爵、殘害百姓,蠱惑百姓去做盜賊,王莽最多也就是像上官桀、霍禹那樣的亂臣,漢朝的國運又怎么會滅亡呢?

    ??張放、淳于長,是王氏家族篡權的先驅;傅遷、董賢,是王氏家族篡權的助力;曹爽、何晏,是司馬懿篡權的前奏;李林甫、楊國忠,是安祿山叛亂的引子;蔡京、童貫、史彌遠、賈似道,是女真、蒙古入侵的幫兇;如果不是君主沉迷于寵信和享樂,不顧百姓的死活,這些人又怎么能得逞呢?不然的話,像孔光、揚雄這些人,也曾受到名教的熏陶;宗室群臣以及天下百姓,難道會因為一點小恩小惠就輕易拋棄自己的國家嗎?所以鮑宣提出趕緊拯救百姓于水火的言論,算是抓住了問題的根本,比劉向想要挽救混亂局面卻只是在表面上下功夫要強得多。

    ??即便如此,鮑宣的話也存在問題,后世進諫的臣子,增加昏庸君主的疑慮,還授人以柄,讓奸臣有了詆毀的借口,都是因為這個原因。鮑宣說:“慎重地進行官員選拔,給予官員充分的權力,以此來警戒官員的不法行為,讓百姓免受死亡威脅。”這話說得沒錯。但他本應先籠統地說應當任用賢能之人,讓君主自己去挑選,等君主詢問時,再詳細列舉傅喜、何武、孔光、彭宣、龔勝等人的賢能之處,這樣也不晚。然而現在他卻不是這樣做的,他的言論就好像天子身邊的官員完全由他來安排,君主沒有選擇取舍的權力,眾人也不能參與討論和咨詢,這樣就會有脅迫君主的嫌疑,還會引發朋黨之爭的指責。況且傅喜、何武這些人都是朝廷大臣,如果他們自己都不能讓君主了解自己的才能從而安穩地保住職位,鮑宣作為一個官職低微的臣子,僅憑幾句進言,就能在這個君臣都昏庸的朝廷上讓自己的建議被采納嗎?明知做不到卻還要這樣說,這就給了奸臣憎惡他的理由。石介遇到賢明的君主,他的言行還引發了黨爭之禍,更何況是在這個君主昏庸、佞臣當道、權奸擾亂的天下呢!進諫的人不懂得正確的方法,只是為了得到后世的稱贊,卻對當時的局勢毫無幫助,這都是一時的意氣用事造成的。更何況鮑宣所稱贊的人,除了龔勝之外,我沒看出其他人有大臣應有的操守。孔光實際上是大奸臣,卻被視為清流,鮑宣在這里看走眼了。滿朝上下有氣節的人,對漢室忠心耿耿的,只有王嘉一人,鮑宣卻不能為他的冤屈發聲。如此看來,鮑宣也只是一個一時意氣用事的人,不足以擔當匡扶君主、庇護百姓的重任!

    ??《易經》說:“在草叢中埋伏兵戎,三年都沒有行動。”說三年沒有行動,其實是擔心他們一旦行動起來。三年不行動,一旦行動,那燎原的火勢瞬間就會爆發。漢哀帝駕崩,元后一聽到這個消息,當天就乘車趕到未央宮,迅速召來王莽,并下詔讓掌管發兵符節的官員、負責百官奏事的官員、中黃門、期門兵等,全部歸王莽統領。這可是當年漢高祖劉邦疾馳進入韓信、張耳軍營奪取軍權的威嚴之舉,現在卻被一個老婦人果斷地實施了,雷厲風行,毫無畏懼;她把劉氏的天下拱手交給王氏,簡直易如反掌。如果不是王莽暗中謀劃多年,爪牙羽翼都已完備,怎么能如此順利呢?

    ??悍婦的威風實在是可怕,英雄豪杰難以決斷的事,帝王都難以掌控的局面,她卻能輕松指揮,達到了如此驚人的程度!司馬懿殺曹爽,劉裕打敗劉毅,朱溫與李克用爭斗,他們都是經過大聲呼喊、深思熟慮、滿臉通紅、流汗拼命才勉強獲勝,而元后卻能安閑地談笑間就輕易達成目的。所以王莽就像潛伏在草叢中的軍隊,沒有明顯的險阻卻難以預測。他潛伏三年后突然崛起,治理國家的人能不引以為戒嗎?

    ??何武因為得罪王莽而死,他能算得上是國家的忠臣嗎?不能。何武曾和公孫祿商議說:“呂氏、霍氏、上官氏幾乎讓國家陷入危險,外戚大臣不應該掌握大權。”這確實是關系到漢室存亡的關鍵問題。然而在當時,在朝廷內部元后就像是潛伏的敵人,在朝廷外部孔光則是協助王莽的奸臣,何武僅憑借孤立無援的力量,想要撲滅剛剛燃起的火苗,本來就處于劣勢。國家的安危,個人的生死,全都寄托在一番言論上,而言論并不可靠,真正能依靠的是浩然正氣。公孫祿哪里是可以始終信賴的人呢?何武卻和他相互標榜,何武推舉公孫祿,公孫祿也推舉何武,這種相互標榜的行為帶有私心,給了大奸臣指責他們結黨的機會,如此一來何武的氣勢先就弱了,又怎么能戰勝王莽呢!公孫祿因為善于迎合得以幸免,何武不愿像公孫祿那樣隨波逐流,結果只能白白送命。他的內心無法向鬼神證明自己的清白,他的主張也無法讓小人信服,在寵辱之間搖擺不定,卻還想挽救已經搖搖欲墜的天下,這就像用水去潑滾燙的油,想要滅火,火勢卻更加猛烈,不僅自己丟了性命,國家也因此滅亡,實在是可悲啊!

    ??平當、彭宣都受到班固的稱贊,但彭宣遠不能和平當相提并論。平當在即將接受封侯的時候,臥病在床,堅決推辭,他知道世道已經無法挽回,心中憂郁而死,稱得上是有羞恥心的人。平當在位的時候,丁氏、傅氏掌權,然而史書記載漢哀帝雖然寵信丁、傅兩家,但政權實際上還是由自己掌控,和王氏掌權時的情況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平當直至去世都堅決不接受徒有其名的封侯,在堅守自身操守方面,他沒有做錯。而彭宣呢,身為司空,本應是漢室的輔佐大臣,王莽殺害兩位皇后,誅殺異己,他的心腹黨羽遍布朝廷,元后又在宮中支持這個國賊,在這種時候,正是彭宣應該肝腦涂地、激發天下忠烈之士的氣節,來挽救國家于危難的時候,他卻只為保全自己和妻兒考慮,借口自己無能為力而辭官隱退,這樣的人哪里還配做臣子呢?龔勝、邴漢的做法都比彭宣強,他們擔任的官職和彭宣不同,尚且知道堅守氣節,更何況彭宣身為三公,肩負重任呢!彭宣與董賢、孔光一同擔任三公卻毫無羞愧之心,他的為人也就可想而知了。班固評價他“見險而止”,大概說的就是那種面對君主和國家的危難卻無動于衷、毫不關心的人吧!

    閩ICP備2025092032號

    本站所有內容都已取得正版授權。版權聲明 - 投稿聲明 - 自審制度 - 免責聲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JAVA性无码HD中文|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免费无码又黄又爽又刺激|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国产精品无码AV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嫩草影院无码av| 国产久热精品无码激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无码|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美无码五月天| YY111111少妇无码理论片|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日韩午夜福利无码专区a|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精品一|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