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拿著蒙遠連夜呈送的奏章以及那堂倌簽字畫押的供詞,面色平靜道:“好一個韓國,居然還敢背后伸手,他們是不怕死么?”
“陛下您先別生氣,這只不過是那堂倌的一面之詞,還需多方查證,況且那假儒生伯玉還未被抓住,具體是不是真如這堂倌所言,還猶未可知。”
“此事交由你處理,務必查個一清二楚。”
“臣蒙遠領命!”
按理來說,到這里后今天的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了。
然而蒙遠從今天的事情中,清晰地意識到,這件事情在咸陽能發生第一次,就能發生第二次,能在咸陽發生,也能在別的地方發生。
根據史書上的諸多記載推敲,秦朝的滅亡,跟六國舊貴的滲透和儒生的挑撥,有著莫大的關系。
而現在,已經初現端倪。
看見蒙遠欲言又止的模樣,嬴政只覺得有點意思。眼前這個年輕人可是膽大得很,什么時候說話也這么吞吞吐吐了?
“還有何事?”嬴政假裝無意,給了蒙遠一個開口的機會。
蒙遠隔著昏黃的燭光,他有些看不清嬴政臉上的神色。
他深知接下來自己要提的事情事關重大,但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咬了咬牙,他還是決定說出來:“陛下,科舉考試之事您考慮得如何了?”
果不其然,蒙遠這話一出,嬴政舒展的眉心又重新皺了起來。
“新朝初建,百廢待興,還有許多事情都沒個章程,如何能立馬開始科舉考試?”
對于嬴政的這個想法,蒙遠心下也認同,萬事急不得。
只是如今危機已然凸顯,必須要率先安定天下讀書人以及諸子百家的人心,否則后面只怕會更加亂象頻生。
“陛下,昨日之事已經初見紛爭端倪,只怕我們必須要想辦法安定人心了。我認為擬定一個大概的章程,現將事情公布于天下,安撫讀書人以及諸子百家的人心,待時機成熟,我們再行科舉考試,您看如何?”
蒙遠這話讓嬴政眼前一亮,他猛地拍了一下面前的桌案:“如此,甚好!傳李斯,蒙毅,馮去疾!”
在等待三人的時候,蒙遠將自己所能想到的事情進行了簡短的歸整。
其一,科舉考試時采用宣紙作為答題的載體,如此可免去閱卷不易,試卷過多不易搬運的麻煩。
其二,科舉考試應以朝廷指定科目為學習內容,諸子百家如愿意入朝為官,當自行整理編纂自家學說,一切內容以造福黎民百姓為主。諸子百家學說編纂完成后,可報送博士學宮進行審議,通過審議之后,由朝廷向天下公布。
其三,科舉考試以統一的秦大篆亦或者隸書為主,可二者擇其一。
其四,諸子百家須根據自身所長選擇對行業官吏參加考試。
嬴政謀略過人,自然知道他提出的這四點意見的關鍵之處在哪里。
“蒙遠,有你,秦國之幸也!”
蒙遠謙虛一笑:“陛下,您過獎了!”
只是蒙遠面上雖然表現得很淡然,內心已經高興地差點咆哮起來。
【叮!尊敬的宿主,恭喜您獲得始皇帝嬴政的信任!積分加10分!累計30分!】
系統冰冷的機械音響起的時候,蒙遠平靜自如。
李斯自從酒肆里面的事情發生了之后,總覺得心里不踏實,就像是即將要有什么事情,逃脫了預定的軌道,無端讓人心里發慌。
尤其是在聽到嬴政召他去咸陽宮的時候,心中這種感覺更甚。
三人差不多時間到齊,嬴政平靜開口道:“昨日之事,諸位可有見解?”
李斯作為法家在朝野的帶頭人,與此事多少有所牽涉,不宜說話,也不敢說話。
馮去疾倒是直言不諱:“陛下,只怕儒生對現狀多有不滿,我們只怕需多重用儒家弟子,方可使得法儒兩家達到平衡。”
“嗯,蒙毅,你有什么想法嗎?”
蒙毅皺眉好半晌,才說道:“我想,我們需要獲得天下讀書人的心,就不能只是重用法家。”
“兩位所言都有理,所以,朕打算這幾日就對外宣布,我大秦將在來年施行科舉考試,凡有識之士,只要通過朝廷組織的考試,便能成為我大秦官吏。”
乍然聽到這個消息,李斯先是愣了一下,隨后心中苦笑,法家獨一無二的地位,終究是不保了么?
想到昨天陛下那意味深長的一句話,此時李斯即便是有意見,也壓得他不敢說出來。
蒙毅自然是知道這個想法的,且不說這是蒙遠提出來的,光是想到科舉之制能對大秦帶來的好處,蒙毅便不會拒絕。
“臣覺得此舉甚好,可造福我大秦萬世之基業。”
“臣亦覺得如此!”
“哈哈哈……”嬴政大笑著,將手頭蒙遠寫下的四條建議呈給三人一一觀看。
李斯心中復雜又失落,曾幾何時,自己的想法也是能左右陛下的想法的,陛下作出決定之后自己亦是第一個知道的。
現如今,那人竟變成了蒙家子弟!
山東六國弟子終究是敵不過世代在秦國的秦人么?
最終,幾人一致覺得可行。
半月后,大秦將在明年入秋之后舉行科舉考試的消息被公開,一時間朝野大為振奮。
尤其是苦讀多年的又做官無門的儒家弟子,紛紛喜極而泣。
“這消息是真的嗎?陛下真的看出來了我等對朝廷的一片忠心了么?”得知消息的淳于越激動道。
“是啊,我等苦讀多年治國之道,終于有了施展抱負的機會,好,實在是太好了,陛下英明!”叔孫通激動地是雙眼泛紅。
“聽說這個建議是蒙遠提出來的!”有人趁機說道。
經過處理儒生打架斗毆一案,博士學宮眾人對蒙遠佩服得五體投地,之前的種種偏見,已經全然摒棄。
剩下的,只有自豪了。
誰讓蒙遠是從博士學宮走上仕途的呢?
“就是,咸陽令蒙遠,是個有大志向之人!”叔孫通感慨道。
畢竟他和蒙遠在一個屋舍里面住了有一段時間,雖說那年輕人初初接觸的時候沒什么特別的,但是后面從他提出郡縣之制之優勢之時,他便覺得此子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