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你最近怎么老看這些明星八卦?"月霞的聲音從視頻那頭傳來,清澈得像山澗的泉水。
我慌忙切換了手機頁面,假裝咳嗽掩飾尷尬:"啊?沒有啊,就是隨便看看。"
她那雙琥珀色的眼睛微微瞇起,像能看透人心:"你剛才在看'星辰數據組'的微博。"
我手一抖,差點把手機掉在地上。這孩子怎么什么都知道?
"我..."我支支吾吾,不知如何解釋自己最近沉迷于研究飯圈文化的事實。
月霞輕輕合上手中的《量子物理史話》,指尖在書脊上輕輕敲打:"哥,你是不是又在想什么奇怪的主意?"
…
先前。
宿舍里,小王翹著二郎腿,一邊刷手機一邊插嘴:"老林,你妹妹這種性格,得找個情感宣泄口啊。你看現在初中女生不都追星嗎?什么男團愛豆,天天打榜做數據,狂熱得很。"
我放下筆,皺眉看向他:"追星?那不就是浪費時間嗎?"
"嘿,你這就不懂了。"小王湊過來,一副專家口吻,"追星能讓人情緒高漲,還能交朋友。你妹妹要是迷上個明星,說不定就能跟其他女生聊到一塊去了。"
這個提議讓我有些動搖。月霞的世界確實太封閉了,除了看書就是和我視頻,幾乎不與任何人產生情感聯系。
"真的有用?"我半信半疑。
小王拍著胸脯保證:"我表妹以前也這樣,迷上某男團后整個人都開朗了,還交了一群小姐妹。"
我轉頭看向視頻里的月霞,她正低頭翻書,長長的睫毛在臉上投下一片陰影,仿佛對我和小王的對話毫無興趣。
如果能通過追星讓她稍微"正常"一點,似乎也不是壞事。
于是,我這個對娛樂圈一竅不通的物理系學生,開始了"追星學術研究"。
我潛伏進了幾個當紅明星的粉絲群,用小號偽裝成初中女生,起名叫"星星不眨眼"。剛進群就被鋪天蓋地的消息淹沒了。
"姐妹們!哥哥新歌數據必須沖上去!"
"超話簽到別忘了!"
"黑子又來了,快去控評!"
我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些狂熱發言,手指僵硬地打出一行字:"新人報到,請問怎么支持哥哥?"
立刻有十幾個"姐妹"熱情回復:
"先把頭像換成哥哥照片!"
"每天超話簽到+發帖!"
"新歌循環播放!"
我按照指示操作,很快就被拉進了更核心的"數據組"。這里的任務更加專業——要記錄每個時段的播放量、點贊數,甚至還有詳細的Excel表格模板。
"這也太夸張了吧?"我忍不住在宿舍吐槽。
小王聳聳肩:"這才哪到哪?真正的狂熱粉能為了偶像跟人對線三天三夜。"
為了更深入了解,我甚至注冊了一個女號,混進某個頂流男團的粉絲群。這里的規矩更嚴格,管理員要求新成員語音驗證。
我硬著頭皮研究變聲器,捏著嗓子發了一句:"姐妹加油!哥哥最棒!"
發完我自己都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小王在旁邊笑得直打滾:"老林,你這聲音像被門夾了的唐老鴨!"
我翻了個白眼,繼續我的"臥底"工作。晚上躺在床上,我還翻閱了幾篇社會心理學論文,試圖理解追星背后的情感機制。
研究表明,青少年追星往往是為了填補現實中的情感空缺,通過投射理想化的形象來獲得心理滿足。
"這不正好適合月霞?"我想。她對外界漠不關心,但如果能讓她對某個明星產生興趣,或許能間接激活她的情感表達。
經過一周的"臥底",我篩選出幾個適合月霞的明星——有學霸人設的、喜歡讀書的、性格沉穩的。我想,如果偶像的特質和她相似,或許能引起她的興趣。
周末視頻時,我故作隨意地問:"月霞,你們班女生最近是不是都在追星?"
她正在翻一本《時間簡史》,頭也不抬:"嗯。"
"那你有沒有喜歡的明星?"
"沒有。"
我試探性地推薦:"我聽說最近有個男團成員特別愛看書,還推薦過《三體》..."
她終于抬起頭,眼神平靜得像一潭深水:"哥,我對追星不感興趣。"
"......"我一時語塞。
她合上書,淡淡地說:"那些明星的人設都是包裝出來的,真實的他們可能連《三體》都沒讀過。"
"可是..."
"而且,"她打斷我,聲音輕柔卻堅定,"追星的本質是情感投射,把理想化的形象寄托在一個陌生人身上,本質上和宗教崇拜沒區別。"
我啞口無言。小王在旁邊憋笑憋得臉都紅了:"老林,你妹妹比你清醒多了。"
我不死心,又換了個策略:"那網紅呢?比如科普類的、讀書分享的?"
月霞歪著頭想了想,突然問:"哥,你是想讓我交朋友,還是想讓我對別人產生興趣?"
"我..."
"如果是前者,沒必要;如果是后者,"她頓了頓,眼神柔和下來,"我已經有你了。"
視頻那頭,她的眼神清澈而堅定,仿佛看穿了我所有的試探。我嘆了口氣,終于放棄:"行吧,你贏了。"
她嘴角微微翹了翹,低頭繼續看書,纖細的手指輕輕翻過一頁。
她說完那句話后,房間里安靜了幾秒。
我盯著屏幕,突然覺得有些好笑——我費盡心思研究追星產業鏈、混進粉絲群、甚至學變聲器裝女粉,結果被她一句話輕飄飄地揭穿本質。
"大多數人都知道追星是怎么一回事,只不過這種舉動會產生身體激素,圖開心而已。"她語氣平淡,像是在陳述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生物學現象,"我沒有這種感覺。"
我揉了揉太陽穴:"...那好吧。"
她歪了歪頭,似乎在觀察我的表情:"哥,你很失望?"
"不是失望。"我斟酌著用詞,"我只是..."
"怕我太孤獨?"
我頓了一下,點頭。屏幕那頭的月霞輕輕嘆了口氣,這個動作讓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成熟許多。
"哥,你覺得人為什么需要社交?"她突然問。
"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情感需求?歸屬感?"
"嗯,理論上沒錯。"她語氣平靜,"但對我來說,這些需求已經被滿足了。"
"被誰?"
"你。"
我啞然。月霞很少這樣直白地表達情感,這讓我心跳漏了一拍。
她繼續道:"多巴胺、血清素、催產素...這些讓人感到'快樂'或'依戀'的激素,我的大腦早就分配好了額度——全部用在你身上了。"
我張了張嘴,突然不知道該說什么。屏幕那頭的月霞低頭翻了一頁書,聲音很輕:"所以,不是我沒有情感,只是我的情感...比較節能。"
節能。這個詞讓我忍不住笑出聲。
"笑什么?"她抬眼看我,眼中閃過一絲罕見的困惑。
"沒什么。"我搖搖頭,感覺胸口暖暖的,"就是覺得...你果然還是你。"
她嘴角微微翹了翹,沒再說話,但我知道那是她表達開心的方式。
視頻掛斷后,宿舍里的小王湊過來:"怎么樣,大心理學家?說服你妹妹追星了嗎?"
我往后一靠,長嘆一口氣:"算了,她開心就好。"
小王挑眉:"所以她到底怎么想的?"
我想了想,說:"她就像一臺高性能但功耗極低的電腦——不是不能運行大型程序,只是覺得沒必要。"
"...你這比喻也太硬核了吧?"
我笑了笑,沒解釋。
或許月霞永遠不會像普通女孩那樣狂熱追星、交一堆朋友、在社交中獲取快樂。
但她有自己的世界,安靜而豐富,像一本永遠讀不完的百科全書。
而我很幸運,是那個被允許進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