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里,老頭在看書、小甜夢也在看書、一個看紙質書、一個看竹書、一個仙風道骨、一個頭發及肩、一個古風長衫、一個短衣短褲、兩人同處一室,真乃奇觀也。
看竹書看投影看木牌,三點一線的反復,小甜夢不知疲倦的重復著。小甜夢正前方左下角‘夢’不斷跳動時,他停下了這個循環。突然想到了什么的小夢,朝老頭問道:“老頭這些竹書都是你寫的吧?”
“為什么有此一說?”老頭聞言道。
“因為字感覺都很像你寫的啊,跟你刻在木牌上的字也很像。”小甜夢回道。
“哦,當年閑著無聊抄錄的。”老頭淡淡道。
“哦哦,原來如此。”小甜夢道。
想活動活動的小夢,去自己房間上了個廁所,順便看了眼時間,感覺還早的小夢又回到了書房。
小甜夢來到自己書桌后盤腿坐下,看著竹書的后續內容,有點抓瞎,開始卷自己的頭發玩。
卷著卷著,“有了!就這樣!”自言自語的小甜夢說完便迅速調整坐姿,看著竹書在心中默念‘己由心,心由身,身由己,三者相乘,生生不息。’后道:“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看著眼前畫面不斷扭曲的小甜夢在心中暗道:“有戲!”,隨之畫面開始定格:
.
《老張家的糖餅鋪》
村口老張的糖餅鋪開了三代。第一代張老漢常說:"糖多餅焦,糖少沒味,火候要剛剛好。"他總留一塊面團不撒糖,留給牙口不好的老人;也留一塊糖多的,留給哄哭鬧的娃娃。村里人都說他的餅"甜到心坎又不膩喉嚨"。
兒子張大接手后,覺得爹太保守。他給餅裹上厚厚糖霜,撒芝麻、加花生,趕集時吆喝得震天響。頭個月生意紅火,半年后客人卻越來越少——孩子吃了蛀牙,老人嫌太甜,連牛車經過都繞道,怕糖漿粘車輪。
直到孫子小張掌勺,想起爺爺的舊賬本里夾著張紙條:"急火烙餅外焦里生,文火慢烤方圓十里香。"他重新調回祖傳配方,卻多了個木牌掛在門口:壯漢買餅送苦茶解膩,孩童買餅附竹哨分散饞嘴。趕考書生經過,他悄悄在餅里塞片薄荷葉提神。
后來村里開大會,鄉紳問小張:"你家糖餅秘方究竟有啥講究?"小張撓頭笑:"哪有什么秘方!就像我爺說的——該甜時甜,該淡時淡,見了瘸子不炫腿腳快,見了瞎子不夸燈籠亮,這就是咱老百姓的中庸嘛!"
.
透明小甜夢相比之前,眼里好似少了幾分迷茫,就靜靜的等著老頭變換畫面。老頭抬手一揮,夢境開始發生變化:
.
《老張家的糖餅火候》
(根據真實民間故事改編)
一、金秤砣與破陶罐
張家糖餅鋪的灶臺上,永遠擺著兩件傳家寶:一桿磨得發亮的黃銅秤,還有個豁了口的粗陶罐。張老漢活著時,總拿秤砣敲著陶罐教孫子:"秤是祖宗定的糖量,這破罐子裝的卻是人情。給村頭瘸腿李爺的餅,要比秤上少撒半勺糖——他年輕時為護糧倉嗆過煙,吃不得甜;但西巷剛喪母的春妮來買餅,你得多舀一勺糖,苦命人心里得沾點甜頭。"
二、裹糖衣的牛車
兒子張大嫌老爹死板。那年縣城流行"琉璃糖餅",他連夜砸了陶罐,把糖換成亮晶晶的蜂蜜,面餅裹上雞蛋液炸得金黃。趕集時套上牛車,車轅掛滿叮當響的銅鈴,吆喝著:"皇帝吃了都說好!" 頭三天隊伍排到河對岸,可不出半月就出了亂子——鐵匠王叔吃餅黏掉兩顆牙,懷孕的周嬸子聞著油腥吐昏在鋪子前。最慘的是里正家傻兒子,追著牛車舔糖漿,連人帶車翻進了泥溝。
三、薄荷葉與苦丁茶
孫子小張蹲在漏雨的柴房翻出爺爺的舊賬本,突然抖落出一張焦黃的紙,上面畫著古怪的圖案:左邊是糖罐傾灑在火上,右邊是清水澆滅火苗,中間畫著個小人穩穩端著鐵鍋。他猛然想起八歲那年,爺爺讓他嘗三種餅:燙嘴的糖餅、溫吞的糖餅、放涼的糖餅。原來最好吃的,是擱在井水邊鎮過一炷香時辰的餅。
第二天,鋪子門口多了三塊木牌:
【趕路的客官】贈薄荷葉清茶——您心里揣著火,該降降燥
【哭鬧的娃娃】送蘆葦桿糖簽——慢慢舔著吃,不傷牙
【咳嗽的老人】配甘草片——甜味進了喉,藥味留在兜
四、雨夜的叫花子
冬至那晚暴雨,鋪子快打烊時來了個哆嗦的叫花子。小張把白天剩下的碎餅用姜湯泡軟,又撒了幾粒粗鹽。叫花子吃完突然大笑:"甜餅解不了寒,咸湯暖心肺!" 扔下枚銅錢就走了。后來村里人才知道,那是微服私訪的巡察使。
五、火神廟的對聯
如今糖餅鋪的灶王像旁,貼著巡察使親筆寫的對聯:
上聯:糖多糖少看人下秤
下聯:火急火慢因事添柴
橫批:百姓的中庸
趕考書生說這是治國之道,扛鋤頭的莊稼漢卻啐口唾沫:"扯球!不就是老張頭常念叨的'見人端碗,看天穿衣'嘛!"
.
呼~,呼~,呼...在老頭吹木屑聲中,小甜夢醒了過來,看著老頭剛刻好的第二塊木牌,便探頭探腦過去:
.
老張家的糖餅火候
黃銅秤→標準 對聯文雅解讀與村民大白話的對比→道在尋常
破陶罐→變通 巡察使吃咸湯泡餅→特殊情境的特殊處理
用"泡餅放鹽"打破甜咸定式 用"冰鎮糖餅"詮釋"時中"
讓挑糞老漢都能咂摸著嘴說:"中不中?咬一口就知道了!"
.
“老頭,可以啊!”小甜夢剛伸手想去拍老頭的肩膀,但老頭已經起身向自己的書桌走去。小夢的手沒拍到老頭的肩膀,手背上倒是放著剛才看的木牌。小甜夢把木牌拿下來放到書桌上,剛好看見第一塊木牌已經在桌上了,便低頭望去:
.
老張家的糖餅鋪
爺爺(舜的智慧)→ 懂平衡、顧及不同群體
父親(小人反中庸)→ 走極端、只顧表面熱鬧
孫子(真正的時中)→ 既守根本又能變通
木牌(執兩用中)→ 針對不同人調整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