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曹操放聲大笑,心情暢快至極。
“主公,咱們這么干等著,會不會被誤當敵人?”許褚疑惑道。
曹操笑容一僵。
對啊。
該怎么跟仙人溝通?
萬一誤會了……后果更糟!
“上次我吟詩,仙船就現身,莫非仙人愛詩?”曹操似有所悟。
“不行,這樣太冒失。”
他思索片刻,決定先謝恩。
于是,他命全船齊喊:
“多謝仙人救命之恩!”
呼聲此起彼伏。
船上的孫紹聽后一頭霧水。
不過很快,他便明白了。
估計是被誤認了身份。
鄭和寶船堪稱劃時代的奇跡,外人誤解它也屬常情。
曹操說完,恭敬地俯身跪拜,真誠地施禮道:“懇請仙人顯露真身!”
數千將士齊聲高呼:“懇請仙人現身!”隨即紛紛下跪致敬。
周不疑再也憋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主公,您覺得這該如何是好?”
兩船相距甚遠,海風呼嘯,曹軍并未聽見周不疑的笑語。
孫紹淡然道:“我等既為仙人,豈會輕易與凡人相見?”
他取來布條,揮筆寫下“買了否冷”四字。
隨后命人以弩箭將布射至對方船上。
船隊借著風勢,揚帆遠去,消失在海面。
曹操興奮地奔向船邊,小心翼翼取下布匹,凝神細看。
“買了否冷?”他喃喃自語。
“這究竟何意?”
他滿腹疑惑,百思不得其解。
身為飽讀詩書、才學淵博之人,竟破譯不出這四字真諦!
“明明皆為漢字,合在一起卻如此費解?”
莫非其中暗藏長生不老之秘?
即便不是,至少也可能是與仙人溝通的法門。
曹操當即下令回航,決心潛心鉆研。
可惜三日過去,他仍毫無進展。
“不愧是仙人親筆所留!”他感慨不已。
回到鄴城后,他立刻召集郭嘉、荀彧等人共商此謎。
他未明言這是仙人手跡,只稱乃某隱士之語。
郭嘉苦笑道:“買了否冷?恕臣愚鈍,實在參不透!”
他智謀超群,卻對此束手無策,仿佛這四字有魔力般令人迷霧重重。
荀彧低聲沉吟:“買了否冷……”似乎有所觸動。
可下一刻,思緒卻一片空白,隨即無奈搖頭。
曹操難掩失望之情,麾下兩大智囊竟也解不開這謎?
世間還有何人能破?
建安九年,遼東王公孫度猝死。
其子公孫康繼承王位。
坊間傳聞,交州牧孫紹突襲襄平,斬殺公孫度后揚長而去。
曹操聽后嗤笑不已。
如今的謠言真是愈發荒誕!
交州至遼東,路途遙遠。
若按常規陸軍行進,至少耗時兩月!
孫紹怎能悄無聲息潛入江東,殺了公孫度,又神不知鬼不覺返回交州?
這絕無可能!
除非……
“不可能!絕無此事!”曹操內心狂吼。
他連念數遍“買了否冷”,才讓自己平靜。
洛陽白馬寺僧人曾言,這或許是佛家禪語。
道家不甘示弱,堅稱此乃道教真言。
雙方各執一詞,解釋紛紜,卻都未能讓曹操信服。
不過佛教提及,“買了否冷”能清凈六根,倒頗合曹操心意。
每逢頭痛發作,他默念此語,竟真能緩解痛苦。
然而,蓬萊乃道家圣地,與佛門何干?
曹操因此生疑。
為討好曹操,佛門將“阿彌陀佛”改為“買了否冷”。
白馬寺風氣大變,和尚相見皆問:“買了否冷?”
對方則答:“買了否冷!”
天師教張魯聞訊,斥責佛門諂媚取寵。
他翻遍道家典籍,欲為“買了否冷”正名。
“老夫隱約記得,福生無量天尊似曾提及此語。”
孫紹在海上漂泊近兩月,轉眼已是建安十年。
曹操攻下幽州,袁氏兄弟逃投烏桓單于蹋頓,茍延殘喘。
袁紹外甥高干降曹。
至此,袁紹舊有四郡盡歸曹操麾下。
至少名義如此。
涿郡趙犢、霍奴起兵反叛,殺害曹操所任命的幽州刺史與涿郡太守。
曹操親領大軍征討,斬殺叛軍。
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烏桓聯手襲擾度遼將軍鮮于輔。
鮮于輔雖為烏桓人,卻已歸順曹操。
曹操怒不可遏,渡潞河救援,擊潰烏桓,盡顯霸主之威。
北方戰火仍未平息。
孫紹駐留海上,巡查珠涯郡后返回交趾港。
見商隊川流不息,貨物堆積如山,他甚感欣慰。
只是海運受限頗多,許多地方無合適港口停靠。
故交州內部運輸興起,連接日南、九真、交趾、合浦、南海、珠涯諸郡。
陸海并舉,貿易日盛。
孫紹年已十三,在交州近五年。
交州人口增至四百萬,堪稱大州。
郡數由七增至十一。
他計劃攻取夷州,設為新郡,順便練兵。
周不疑嘆道:“交州之盛,皆君侯之功!”
孫紹心中暗道:不,是996之功。
交州不養閑人。
成年男子若耕五十畝,稅率十之一。
百畝者,降至十五之一。
兩百畝以上,僅三十之一。
官府鼓勵結伴耕作。
農忙時,同鄉互助,人人皆可種兩百畝稻。
漢代畝制較小,不超人力極限。
此策如鞭策,百姓焉能不狂熱?
多勞多得而已。
土地廣袤,修水利便得萬頃田。
古時連種易耗地力,缺植物所需之素。
故多地一年耕,一年休,以復地力。
若強行連種,收成驟減,甚至顆粒無收。
“農家肥”打破此局。
孫紹命人鉆研糞便發酵之法。
此物大有學問,明清時竟出“糞霸”。
敢搶我糞?找死!
北平一“糞霸”置房百余,可見其利。
交州之盛,乃百姓心血所鑄。
孫紹不過順勢而為。
見百姓忙碌,皆有所為,他甚感自豪。
亂世如何?我自有桃源!
他剛抵港口,劉巴匆匆趕至,驚道:“主公,大事不妙!”
知識無價,人人當有學權。
可惜掌權者不以為然,得利者亦同。
百姓“蠢”些,官才好做。
交州北運三十萬冊書,知識如白菜價。
世家大族頗感不適。
多沉默以對,公孫度首發聲,卻非最后一個。
交州迎來了一位儒學巨擘,崔琰。
他曾是袁紹麾下謀士,聲名不彰,拜大儒鄭玄為師。
曹操攻陷鄴城后,崔琰閑居家中,司空府多次邀他出仕,皆被謝絕。
趁著空閑,他四處漫游,直到“販書”事件震驚天下。
圣人之書,怎能用金錢玷污?
此舉是對先賢的褻瀆!
崔琰怒火中燒,決意南下交州,為圣人討回公道。
于是,他踏上了這段旅程。
崔琰不僅是儒學典范,更是世家翹楚。
他出自“清河崔氏”,頂級門閥,傳承七世紀之久。
家族最盛時在魏晉南北朝。
唐太宗編修《氏族志》,清河崔氏雖已衰落,仍凌駕皇族李氏之上。
這惹惱了唐太宗,遭到無情打壓。
即便如此,唐代崔氏仍出了二十三位宰相。
杜甫之母,亦是崔氏族女。
崔琰可謂滿身榮光而來。
東漢末年,武將謀士與諸侯間的爭霸最為奪目。
許多隱世高人因此黯淡無光。
孫紹凝視劉巴,直看得他心頭發怵。
“不過一個崔琰罷了,至于如此慌張?”
劉巴急道:“主公,切勿小覷世家勢力,若您有逐鹿天下之志,絕不可與他們交惡!”
清河崔氏根基深厚!
崔琰兄長之女,許配給了曹植。
堂弟崔林,任司空東曹掾。
族中子弟,皆在朝為官。
只要崔琰點頭,曹操樂意提拔他。
別看來的只是崔琰一人。
若他拋出一句評語:“交州乃蠻荒之地,牧守沉迷聲色。”
孫紹在世家眼中的形象便會轟然崩塌。
可孫紹絲毫不以為意!
鴻都門學源源不斷培養新銳人才,務實能干。
遠非只會搖頭晃腦的酸儒可比。
“通知崔琰,我已歸來!”孫紹坦然說道。
留下劉巴一臉錯愕。
在孫紹眼中,崔琰的到來無異于毒瘤。
交州無頂級門閥,正是野蠻崛起的絕佳土壤!
事實也證明,交州正是如此騰飛。
孫紹拒世家染指,對他們的評判嗤之以鼻!
兩種體制終將交鋒,爆發驚天碰撞。
交州將以雷霆之勢,粉碎世家對大漢的桎梏。
絕非科舉溫吞,徐徐圖之!
這需要無畏的魄力!
更需霸絕天下的戰力。
這正是孫紹暫緩攻江東的緣由。
待體制成熟,方是他揮拳之時!
屆時,他將與天下世家為敵!
孫策入江東后,著手壓制世家,吳郡便有四大豪族。
如陸遜、陸績所在的陸氏。
顧雍、顧劭出自的顧氏。
另有張溫代表的吳郡張氏,朱桓所在的吳郡朱氏。
孫策一死,這些人迅速崛起。
他們才華橫溢,無可否認。
卻也導致權力四散!
比起劉備、曹操,孫權一生幾無硬氣。
毫無霸主之力!
皆因世家掣肘太過。
孫紹絕不容世家肆意妄為,動搖根基。
區區崔琰,算哪根蔥?
不過此人狂傲無比。
目睹交州繁榮,他痛心不已!
匠人與商賈地位高得離譜。
長此以往,交州必自毀前程。
“百姓唯有貧窮才知服從,一旦富足,天下必亂!”
兩人理念針鋒相對。
崔琰籌備已久,得知孫紹歸來,迫不及待登門。
此事鬧得沸沸揚揚!
至少在交州高層,掀起軒然大波。
周不疑提議:“不如先晾他半時辰,挫挫銳氣!”
孫紹聞言放聲大笑,周不疑一臉茫然。
“你說崔琰有何威風?不就是你們讀書人捧出來的?我可沒慣著他!”
周不疑小聲道:“君侯,您也是讀書人。”
“說得也沒錯,我可是之乎者也的老祖宗!”
周不疑無言以對。
誰能管管這家伙!
狂得沒邊了。
在荊州時,周不疑常戲弄舅父劉先,樂在其中。
到了交州,他卻覺得自己腦子不夠用了。
崔琰年過四十,面容肅穆如鐵。
“拜見君侯!”他拱手一禮,態度誠懇。
周不疑見狀暗道不妙。
這老家伙性情剛烈。
此刻隱忍不發,日后必生大患。
這樣的對手,最難對付。
崔琰嘆道:“傳聞交州乃大漢最荒僻之地,君侯能使其崛起,實屬不易!”
先是假意褒揚孫紹功績。
隨即話鋒一轉:“然龍編城重修,役使十萬民夫,未免勞民傷財!”
突然發難,直指要害!
龍編城規模宏大,勝過未焚的洛陽。
在崔琰看來,此乃暴政開端!
以交州之力,怎堪如此巨城?
必是強迫百姓所為!
孫紹冷笑:“不知閣下有何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