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進了新人,日子還是一樣的過。現在外邊的形勢是趨穩,院兒里也沒有重大的變故發生。老百姓的日子就是這樣,磕磕絆絆是插曲,平平淡淡才是日常。
何雨柱在食堂的工作也走入正軌。天天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干的也就那些活兒。不過慢慢的,何雨柱插手打雜的事倒是少了。主要把自己的日常工作,放在了改刀切菜上,倒不是他偷奸耍滑。
工作上有的時候印象很重要。他是個廚子,不能成為人們眼中的勤雜工。要不然以后工作調整就突兀了。
工資這一塊兒,工作了這一段時間倒是給他加了 5 塊錢。現在何雨柱不太在乎這個。他愿意少拿點錢,但是要在時間上稍微給他松散點。
他倒是想過工作時間和食堂的人跟緊一點。但是現在院兒里進了新人,漂亮的新媳婦,還很有親和力。
或許是小孩子好著手,方便接近;或許是何雨水缺爹少媽的,對于漂亮姐姐的噓寒問暖沒什么抵抗力。總之,秦淮茹和何雨水的關系,有向好的兆頭。
何雨柱比較在乎這個,他知道以后賈家是個麻煩。但他又不能粗暴的干涉,蠻橫阻止。于是接何雨水上下學的事情,便堅持了下來,希望能通過多陪陪她,來減少雨水對別人的依賴,效果不錯。
等日子進了臘月,這院兒里和街面上明顯的熱鬧起來。等過了臘八節,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年貨,商量著過年給孩子、給家人添點啥。有錢的就多準備點兒,沒錢的就少準備點兒。總之新年的喜慶是越來越濃了。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北風卷著細碎的雪粒子,簌簌撲在四合院的灰地上。何雨柱蹲在一邊,拿火鉗撥弄著煤爐子,火星子噼啪炸開。
“哥,好了沒有?”何雨水眼睛亮晶晶的,看向何雨柱。
“好了,祭灶嘍!”擺好糖瓜、灶餅、草料等貢品。點燃香燭送灶王爺,小聲念叨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等話語,貼新神像迎接灶王爺回來……
這是何雨柱在這兒的第一個新年,也是何大清走后,何雨水的第一個新年。他希望弄得莊重一些,慰藉自己,也慰藉何雨水。
雖然政府倡導移風易俗,反對封建迷信等舊習俗,現在一些傳統的祭灶儀式可能不再像過去那樣嚴格,但有這么一個形式化的儀式,總能宣泄一些情緒,寄托一些美好,承載一些希望。
過了小年兒,日子更加忙碌。何雨柱帶著雨水把家里徹底清掃一遍,寓意除舊迎新。又抽空兒,準備米面、肉、花生瓜子等,然后蒸饅頭、炸油糕、炸丸子……
更是帶著雨水逛街買鞋、買衣服,把丫頭高興的什么煩惱都沒了。也就是現在,等票證時代就不能這么撒開了花錢了。
看到何雨柱采購年貨,易中海想起一事兒來,交代了一句:“柱子,先別忙著買春聯。”
話音兒剛落,就看到他朝前院兒趕去。
前院兒,易中海找到閻埠貴商量:“這就要除夕了,家家戶戶也該貼春聯。在咱這院兒,閻師傅你的字最好,肚子里有墨水。你看這大伙的春聯,要不你就多操操心,給張羅張羅”。
閻埠貴聽了這話,想了想點頭道:“行,一個院兒住著,這是好事兒,這事我幫著張羅。”
不白張羅,他也提要求了:“不過你看是不是也跟大家伙兒說說,這不是一家兩家,甚至今年以后,也不是一年兩年,都是街里街坊的,不能要大伙兒錢,抓點花生瓜子什么的,是個意思,說出去也好聽不是?”
易中海也沒想過讓他白干,老閻這要求也不過分,是這么個理兒。收點兒東西,老閻辦事也能多給別人點兒笑臉。于是就說道:“那行,我去跟院兒里的人說說。”
“那好,就這樣定了,咱們一起張羅這事兒。”閻埠貴喜滋滋地轉回屋里準備東西。
他老婆也聽到了剛才的話,對他道:“就這么點事兒,能落下多少東西?也犯得著你這樣高興。”
“嘿,婦人之見,什么都不懂。一次給你一座金山,你兜里裝得下?這點兒東西也就是個意思。再說了,這不只是今年有,以后年年都得有。等跟院兒里往來多了,以后家家戶戶要是有點啥事不得想著我啊,積少成多的道理你不懂?”
那頭易中海跟院兒里說了一通,大家伙兒也沒意見。到閻埠貴那兒弄春聯,說不得還真比外邊便宜,主要是方便。
這事兒易中海跟閻埠貴干得沒挑兒。何雨柱也沒意見,還挺積極,麻溜兒的就奔前院兒去了。這惠而不費的面子他要多給。
“閻師傅,這春聯得勞你大駕了。”
何雨柱將花生瓜子放茶盤里,嘚吧嘚吧的說上了:“閻師傅啊,我這可是頭一份,可是幫你打了一個好樣兒。你手穩點。”
閻埠貴看了看茶盤里的花生瓜子,是不少。“柱子,你現在是比以前穩重了,這說話辦事也漂亮。我這兒記得你的好。”
“嗨,我說先別看花生瓜子了,幫我琢磨兩句好詞兒。”
好嘛,我這兒剛表揚完你,你倒調侃起來了。閻埠貴鋪紙磨墨,抬頭念叨“土地還家山河改色,妖氛斂跡農民翻身。這句怎么樣。”
“你這是打算送到賈東旭他媳婦兒老家那邊去的吧?”
“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感謝毛主席。這聯兒合適。”
“都是好詞兒,能不能來個長點兒的。”何雨柱挑刺兒道。
閻埠貴瞄了他一眼。咋著,給點兒花生瓜子,這是想多賺點回去?
何雨柱看他不搭茬兒繼續說道:“前兒我聽到一聯兒挺好:上聯,賀新春勞動人民展笑顏,齊心建設家園,糧豐物阜歌聲亮;下聯,迎佳節工農大眾懷壯志,協力開創事業,國泰民安笑語甜。橫批:喜慶團圓。”
閻埠貴不想給他寫了。
個沒眼色的還在那兒叭叭“要不行,您再聽這個:上聯,瑞氣盈門,憶往昔歲月崢嶸,人民奮起,推翻舊制,看今朝山河壯麗,萬象更新,齊心建設新中國,工農攜手,共創繁榮盛景;下聯:春風入戶,喜此際乾坤扭轉,家國呈祥,邁向新程,愿來日社會和諧,千秋永泰,合力弘揚正氣風,鄰里相親,同迎美好明天。橫批:盛世迎春。”
閻埠貴臉都黑了,這得費多少紙墨?直接打斷道:“柱子,你這聯兒貼哪兒?”說完不等回話,直接開寫: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
“橫批,橫批忘了。”
橫批:紅心向黨。“趕緊走,忙活你的事兒去。”閻埠貴開始趕人了。
何雨柱嬉皮笑臉:“您別生氣,我這也是逗逗悶子,哄您高興高興。過年嘛。”然后又麻溜兒的走了。
就這樣忙忙叨叨的終于到了除夕這一天。廠里提前關了響,還給發了點東西:白面、豬肉,還有2兩油。東西不多,倒是個喜氣兒。
廠里領導們也是這些東西只是分量多一些。食堂的人幫著分東西的時候,何雨柱從給廠領導的那一份里摳了點出來,反正現在也沒有公私合營,他可不干撬社會主義墻角的事兒。
除夕這天的四合院格外的香,家家戶戶廚房都飄著香氣。院兒里的小孩兒圍在一起放著小鞭,時不時的一陣驚呼。
沒管跟著別的孩子一起鬧騰的雨水,何雨柱也回家開干。貼對聯、做年夜飯,然后呼喊何雨水回家吃飯。
叫雨水吃飯前,何雨柱看到易中海去后院兒了兩趟。自己也回屋弄了碗雞湯,又撿了兩個炸丸子也去了趟后院。別人做得,他也做得。不過,這個時間點,倒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思量。
何家堂屋,桌上擺著紅燒魚、燉雞、炸丸子、醬牛肉、涼拌豆芽、醋溜白菜,六六大順。簡單但也豐盛,何雨水看著桌上的飯菜,聽著屋外的鞭炮聲、各家各戶的吆喝聲,眼神中略有傷感。
未等其醞釀,何雨柱變戲法似的從身后拿出一瓶北冰洋的汽水來。獻寶似的遞給何雨水:“來,今兒陪哥哥喝點兒。哥也喝汽水,你一定要把我陪好了。”
雨水接過汽水倒了兩小碗。何雨柱拿起碗,舉上前:“哎,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何雨水也舉起碗,脆生生的道:“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兩人碰碗,相視一笑。兄妹倆開始有說有笑起來,何雨柱講著廠里的趣事,何雨水講著學校里的趣事,雨水的傷感被沖散。
吃完飯,何雨柱給了她5毛錢,又拿了兩掛小鞭,由著她去外邊玩鬧。玩了一會,何雨水回到家里,看著守在爐子旁邊的哥哥,走過去偎在他懷里,一個看著爐子,一個打著瞌睡,一起等著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