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可以買賣的物品
“接下來我要和你們說說這個?!崩蠎烟剡呎f邊拿出來了一張紙,上面寫著“商品”。
馬布里馬上說出自己的疑惑:“商品不就是我們經常在商店里購買的那些東西嗎?”
老懷特回答他說:“確實,我們在商店里購買的東西就是商品。從經濟理論上來說,商品可以簡單概述為: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其實,世界上還有很多你們覺得很難理解的商品?!?/p>
財商魔法書:想不到的商品
太平洋島國瑙魯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8000。瑙魯礦產資源豐富,磷酸鹽鋪滿小島,沒有土地,不能種莊稼。于是瑙魯在出口磷酸鹽的同時,還大量進口泥土,以便填土造田,發展農業生產。
阿拉伯半島上沙漠分布廣泛,沙特阿拉伯北部的內得夫沙漠,南部的魯布哈利沙漠面積達120萬平方千米,可謂黃沙遍地。但這里的黃沙不適宜用來作為建筑游泳池的材料,只能舍近求遠,從英國進口黃沙,修建游泳池。
1979年,澳大利亞政府決定從中國進口一批屎蜣螂,用它們來對付草原上的層層糞便,以保證牧草的正常生長。
日本石油資源缺乏,所用的石油多從西亞進口。精明的日本人決不會放過一個掙錢的機會。所以去西亞運輸石油的油輪裝滿了他們收集起來的雨水。這些“雨水”深受科威特、卡塔爾等缺水國家的歡迎,成了綠化用水的主要水源。
我們每天吃、喝、穿、住、用、行,樣樣都是商品,上面說的泥土、黃沙、屎蜣螂、雨水也是商品,那究竟商品是什么?什么東西都可以成為商品嗎?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作為商品,首先必須是勞動產品。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勞動產品,就不能成為商品。比如,自然界中的空氣、陽光,雖然是人類生活所必需的,但這些都不是勞動產品,所以它們不能叫做商品。
作為商品,還必須要用于交換。商品總是與交換分不開。也就是說,如果不是用于交換的,即使是勞動產品,也不能叫商品。例如,在古時候,傳統的男耕女織的家庭生產,種出來的糧食和織出來的布,盡管都是勞動產品,但是只供家庭成員自己使用,并沒有用來和他人交換,因而也不是商品。
因此,商品可以簡單概述為: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商品還必須是對他人或社會有用。沒有用就不會發生交換,有用才能發生交換。正是因為這樣,上面那些摻雜了人類勞動的泥土、黃沙、屎蜣螂、雨水,因為有了特定需要的人群,所以,它們也能以商品賣出去。
商品作為一種可交換的勞動產品,并不是從人類出現之時就有的,它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的產生,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第一是社會分工。它是商品產生的基礎。因為社會分工,才提出了交換的要求,也就有了進行交換的可能;第二是所有權不同。它是商品得以生產的前提。因為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才會發生交換行為。勞動產品的交換既然是等價的商品交換,那么,生產者的生產過程就成為以直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過程。
人們正是通過商品買賣,賺取利潤,從而積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