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縣內宅的正房,從一些痕跡可以看出,這里是整個縣衙裝飾最好的地方。
像門口的柱子就明顯掉漆,而這里是嶄新嶄新的。
只是很可惜,所有的東西都被人洗劫過,除了搬不走的柱子什么也沒有。
張三他們收拾了一下,苦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只是用石板為她勉強搭了一張床出來。
沒有被褥,連稻草都沒有。
好在現在天氣不算涼,倒也勉強能湊合。
“小音,你知道如何管理好一個縣衙嗎?”
小音:“抱歉主人,這不在小助手的服務范圍之內。”
“好吧。”喬南枝失望的嘆了口氣。
沒辦法向人請教,也沒有經驗可以借鑒,那就只能自己摸石頭過河。
首先肯定還是糧食的問題。
無論她這個縣令下達什么政令,都需要百姓配合完成。
但大家憑什么聽她的?
民以食為天。
歷史上為什么那么多百姓會造反?
流民會暴亂?
不就是因為吃不飽。
所以,她想讓大家配合,前提是得讓大家吃飽。
想到這,喬南枝頭都大了。
不用說,本就窮苦的百姓經過之前管理者的剝削,富豪的跑路,還有起義軍的搜刮,恐怕真的是什么也沒剩下。
想抄富豪的家來接濟百姓都行不通。
思來想去,最終還得靠系統。
用系統就牽扯到兩個問題。
第一個就是聲望。
通過今天可以看出,百姓們對她并不信任,無論下達什么樣的好政策,大家都持懷疑態度。
很難給她正面的情緒反饋。
大家不相信她,就沒有聲望,沒有聲望,就轉換不了金幣,買不了糧食,沒辦法讓大家填飽肚子。
餓著肚子的百姓,對她會更加不信任。
這樣下去無疑會陷入一個死循環。
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必須要做出點成績來。
不能光下達一些假大空的政策,要切實讓一部分人看見好處。
從這一小部分人身上刷聲望,換糧食,讓更多的人填飽肚子,產生更多的聲望。
琢磨了一下刷聲望的辦法,喬南枝還是睡不著,因為還有另一個問題沒解決。
那就是,怎么把系統里的糧食合理的拿出來?
像今天這種方法只能用一次。
……
這一晚睡不著的不僅是喬南枝一個人,還有青陽縣的所有百姓。
以前占據青陽縣的是金達人,可能也知道自己占據不了多久,所以根本不把百姓當人,無禁止的剝削。
百姓們盼著有大軍把金達人趕走。
現在大軍真的來了,又擔心會不會做的比金達人更過分。
會不會屠城,會不會強征勞役等等,去了縣衙門口的畢竟只是少數,大部分人在大軍入城的時候就躲回了家里,躲進了山里。
現在大軍走沒走都不知道,只能提心吊膽的等著。
在無數人的擔憂中,第二天的太陽照常升起。
很多得到消息的人都來到縣衙門口盯著那堵墻,大部分都是昨日在這里的面孔。
他們都是距離縣衙比較近的人。
雖然喬南枝說讓大家盡量把消息擴散出去,可大家也只是向相熟的人傳個話。
因此,今天來縣衙門口的人也僅僅是比昨天多了一倍左右。
縣衙內。
喬南枝一大早就起來盯著他們熬粥。
相比昨天清的能照人的米湯,今天的總算達到了喬南枝的要求,能立得住筷子。
喝過粥后,喬南枝拿了幾根木炭,帶著眾人來到縣衙門口。
“縣令大人來了!”
百姓們以為她是來貼告示的,自動讓出一條路,直通對面那堵墻。
喬南枝輕咳一聲:“昨天說的貼告示,但本官忽略了,縣衙內并沒有紙筆。”
“這樣,本官把制度寫在墻上。”
大家耐心的看著她寫。
盡管絕大多數人根本不認識字,但整個青陽縣那么多人,總會有幾個認識字的。
待會兒等縣令大人走后,讓那些讀書人給解釋一下就行。
喬南枝也沒啰嗦。
完整的制度、律法,那都是要逐步完善的,一口氣不能吃成一個大胖子。
她現在只把急需的事情寫下來,廣而告之就成。
一:招募官員,縣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吏一人,衙役五十人。
二:招民工,男女不限,待遇一天兩碗干飯。
三:凡家有五十以上老者、十歲以下孩童,可到縣衙領取免費白粥。
喬南枝就寫了三條。
第一條為自己增加人手。
第二條為即將到來的春耕做準備,順便刷聲望。
第三條,刷聲望,也避免老人孩子被拋棄和餓死,尤其是女嬰。
“知道大家都看不懂,本官在這里給大家解釋一下。”
“第一條,招募官員,縣丞、主簿、典吏,都需要讀書識字,能寫會算的。”
“衙役則只需要正常男子。”
“除了寫在墻上的這些,另外有在當地德高望重者,有意向的,可成為師爺,目前需要兩位師爺。”
“至于待遇,最普通的衙役,每月三十斤大米的俸祿……”
喬南枝話音落下,大部分人都面無表情,雖然待遇給的好,可跟他們幾乎沒啥關系。
原本就能夠讀書識字、能寫會算的,家里條件本就不錯,不缺那口吃的。
要求最低的衙役,那也要身強體壯的,大部分人都處于隨時要餓死的邊緣,很難有符合要求的。
大家不激動,喬南枝也并不意外,總會有人心動的。
她現在最缺的還是能跑腿的衙役,至于師爺這些暫時沒有,問題也不大。
大不了她身兼多職。
可跑腿的,那是真的很缺,張三他們只有四個腿腳好的,身上也帶傷。
說句難聽點,現在有個什么政策她都傳不出去。
緊接著她宣布了第二點。
不出意外,這才是大家在乎的。
“第二,縣衙缺少很多勞動力,青陽縣如今百廢待興,需要大家共同出力。”
來了來了,要強征勞役了。
不少人臉色開始發白。
“從今天開始,縣衙招民工,具體工作就是讓干什么干什么,本官可能組織大家開荒,也可能組織大家做別的。”
“男人女人都要,只要不偷奸耍滑,好好干就成。”
“至于待遇,暫時沒有工錢。”
不少人都快哭出來了,也有些脾氣火爆的捏緊了拳頭。
太不是人了!
往前金達人占領青陽縣的時候,雖然強征勞役,可也只征男子。
這白面小畜牲倒好,居然連女人都不放過。
簡直就是個畜生。
要不是怕打死這小畜生,大軍會回來屠城,他們現在就讓這小畜生趴在地上。
喬南枝:“只有一天兩碗干飯,本官保證不是稀粥,飯里也不摻沙子,絕對是干干凈凈的白米飯。”
“如今縣衙艱難,本官也只能做到這樣了,還請大家諒解諒解。”
???
剛才心如死灰,就要爆起的百姓,懷疑自己聽錯了。
沒有工錢,但是有白米飯吃?
還一天兩晚還不摻沙子?
天下還有這么好的事兒?
關鍵是這個縣太爺還一臉慚愧……不少人都覺得這不是真實的。
就連站在喬南枝身后的張三眾人也覺得給的太多了。
哪有這樣的,按照大人這種的安排,昨晚帶回來的那些糧食兩天就沒了。
張三他們很急,但也只能干著急。
百姓們才不管他們著不著急,有人壯著膽子問:“大人,您是說,讓大家去開荒干活就可以吃大米飯,還是干的?”
所有人呼吸都急促了,大氣都不敢喘的盯著喬南枝。
“是的。”喬南枝一臉慚愧:“原本該給一些工錢,再包吃的,可如今本官身無分文無,委屈大家了。”
“不過本官向你們保證,等以后條件好點,再招募民工的時候,一定會給工錢的。”
“居然是真的!”
不少人激動的哭了出來。
之前擔心被強征勞役的那些人,如今緊繃的神經一放松,直接坐在了地上。
聽到一半就在心里罵的那些更是慚愧不已。
人生真是大起大落。
不少人都跟妻兒老小交代完遺言,認為今天來了這直接就會被抓去干活。
沒想到,今早不是與家人見的最后一面,反而還遇到了天大的好事兒。
只要干活就可以吃白米飯,還連女人都要,這哪是勞役,這分明就是在賑災。
雖然沒有打開系統面板,但看大家激動的神色,喬南枝就知道,這一波應該能給自己提供不少聲望。
緊接著她又放出了第三個驚喜。
“大家冷靜一下,先聽本官把話說完。”
“對對對,大人還沒說完呢。”
不少人連忙扶著身旁的人站起來。
喬南枝這才說:“第三點,本官考慮到身強力壯的可以去當衙役,可以當民工。”
“可還有一些老人孩子,他們做不了衙役,也當不了民工,但同樣要吃飯。”
“所以從今天開始,本官會讓人在縣衙門口煮粥,凡是五十歲以上的老人和十歲以下的孩子,都可以到縣衙門口來排隊喝粥。”
“每天一碗,不能家人來領,只能老人孩子親自來喝。”
“如果有八九十歲的老人,自己來不了的,需要村長的證明,才能把粥帶回去。”
“由于人數眾多,糧食有限,就只能是粥,提供不了干飯,大家體諒體諒本官的難處。”
啥?
如果說剛才大家慶幸自己遇到個好的父母官,那現在這無疑就是一個巨大的驚喜,屬于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還沒有看到粥,不少人看著喬南枝的目光,顯然已經把她當成了在世圣人,活菩薩。
不知是誰喊了句:“多謝青天大老爺。”
緊接著,呼啦啦的百姓跪了一地。
“多謝青天大老爺。”
有磕頭的,有哭泣的,現場一片亂糟糟的。
喬南枝卻沒覺得厭煩,親手把兩個年紀頗大的老人扶起來。
張三他們幾個糙漢子也有樣學樣,笨拙的過去把大家扶起來。
喬南枝:“大家不必這樣,本官雖然年紀小,但也是飽讀圣賢書,也想盡力做好父母官。”
“只是現如今青陽縣百廢待興,什么都缺,本官也只能一步一步來。”
“做的不好的地方,歡迎大家提點。也請所有鄉親父老多多配合,讓我們一起努力,爭取讓所有人都能吃飽穿暖。”
一番話說的大家險些又要跪下給她磕頭。
老百姓啥時候見過這樣的父母官?
之前縣衙的人,那一個個都是鼻孔朝天。
管他們叫刁民,叫賤民。
上到縣令,下到衙役,哪一個不是吃拿卡要,大家根本不敢讓家里長得好看,或者年紀輕的女兒和小媳婦上街。
就怕去了就回不來。
對比現在這位大家才知道,這才是真正讀了圣賢書的人,這樣的人才能當得起父母官。
激動之余,有人當場自薦。
“大人,小人李謙,家道中落之前在私塾讀過幾年書,如果大人不嫌棄,小人愿為典吏,供大人驅使。”
李謙自薦為典吏,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縣衙里只有三個有品階的官員。
縣令七品,縣丞八品,主簿九品。
剩下的都沒有品階,但有兩個特殊存在。
第一個就是師爺,師爺雖然沒有品階,但屬于縣令大人招的幕僚。
一般都是當地威望高,善謀算之人擔任。
屬于縣令的左膀右臂,在縣衙的地位甚至要在縣丞這個八品官之上。
一般人擔任不了,他也沒這資格。
另一個就是典吏。
典吏雖然連個九品官都不是,但能協助縣令處理日常事務,傳遞文件,管理檔案。
很得縣令信任。
對于他這種讀書不算太多,又沒什么威望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他能為自己爭取的最好的職位。
之前原本打算再觀望一陣子,看看新到的縣令是個什么樣的人?值不值得自己跟隨。
現在看來,沒有觀望的必要了。
大人仁德,又如此缺人手,此時不投效,更待何時。
他就像是打開了某個缺口,人群中的百姓紛紛踴躍報名。
“大人,我沒讀過什么書,但我勤快,有的是力氣,你看我能不能當個衙役?”
“俺也一樣。”
“俺也一樣。”
“愿意當差的站到這邊來。”
也沒有紙筆,沒辦法給大家登記報名,喬南枝就只能根據他們的意愿挑選。
最終,讀書人只有一個李謙,當了典吏。
除此之外,師爺和縣丞、主簿都沒有人報名。
不過好消息是,她需要的五十個衙役招滿了。
雖然這些人遠遠稱不上身強體壯,不過跑腿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