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人手,當然要迫不及待地利用起來。
加上喬南枝在內,縣衙如今總共八十八個人。
桌椅啥的都在被搬空了,喬南枝無奈,也只能暫時讓大家站在空地上開會。
“現在人手不多,本官也沒能力養更多的人,所以接下來這段時間大家要辛苦一些。”
開場白過后,喬南枝直接安排活計。
“張三,你帶幾個人到廚房再煮點粥。”
“大人放心,這就去。”張三帶著三十多個行動不方便的老兄弟去煮粥,他們如今也只能干點雜務。
“剩下的五十人,咱們分成十支小隊,現在五人一組站好。”
都是些普通百姓,完全做不到令行禁止。
好在喬南枝也不苛刻,大家亂竄了一陣,總算是勉強組成了十支小隊。
喬南枝選了十個小隊長。
“你們對青陽縣比本官熟悉,現在由小隊長帶領,每支小隊去一個山村,找當地的村長,說明大軍已經離開的情況。”
“把本官昨天和今天在縣衙門口說的話,轉告給那些沒聽到的百姓,然后再把村長帶來縣衙,本官要同他們說點事。”
“大人放心,這個我們會。”
要說寫字啥的他們都不行,就這跑跑腿的任務,大家還是沒問題的。
“都去吧,記住,態度要謙和,不能嚇著百姓,通知到了,帶著村長來縣衙。”
“好嘞。”
“大人放心吧。”
“這就走這就走。”
各種雜亂的回應,以及出門時你撞我一下,我撞他一下,都讓喬南枝一臉無奈。
等以后有空還是要培養培養紀律,不過那都是以后的事兒。
安排好這些人,喬南枝又看向唯一一個文化人。
“李謙。”
“下官在,大人請吩咐。”
“我安排兩個人給你打下手,你去才采買一些必需用品。就用倉庫里的糧食,你直接用糧換也好,把糧換成銀子再去買也好,隨便你。”
“大人放心,屬下這就去。”
按理說這并不是典吏的職責范圍,但誰讓現在缺人呢。
喬南枝到廚房,從張三的手底下挑了兩個輕傷能動的。
讓他們從倉庫里搬了兩袋米跟在李謙的身后。
“張三。”
“大人您說。”
“這里讓他們弄著就行,你搬幾糧食到外面,發動一下群眾的力量,看能不能從周圍百姓家中借來幾口鍋,就在外面大鍋煮粥。”
“免費的粥,稍微稀一點,但也不能像你們昨晚喝的那么稀,你看著辦。”
“煮好之后讓大家排隊,先別發,等我回來再說。”
“大人你要出去?”
“嗯。”喬南枝點點頭,轉身往外走。
當老大的好處就是這樣,不需要給任何人解釋。
這一刻她都有些感謝那個把自己扛過來的大漢,要不然的話,這縣太爺哪輪得到她來當。
說不定她現在就找個地方惶恐的躲著,等待別人的安排。
這次喬南枝選了西邊的街道,她打算先熟悉熟悉青陽縣。
這樣才能找個天衣無縫的借口,再把糧食拿出來。
畢竟現在有了李謙這個讀書人,他可不像張三他們這么粗心。
像昨晚那種漏洞百出的借口斷然是行不通的。
一路上偶爾也能見到一些百姓,街道上不像昨天那么冷清,這些人見到她也都會打招呼。
喬南枝點頭回應。
把主城區街道都逛了一遍,結合昨天晚上東邊的那條街道,對青陽縣的大致情況有了判斷。
山村還不知道,主城區總共五條街道,西邊較為繁華。
當然,這個繁華也只是相對而言。
總體還是以茅草屋為主,偶爾能看到一兩間瓦房。
甚至還有一處一進的四合院,這是最小的四合院配置。
但能住得起這種房子的人,想來也非富即貴,只可惜現如今人去樓空。
除了跟縣衙連通的兩條街道之外,剩下的街道才是百姓主要活動的區域。
甚至有條街道上全是乞丐。
一圈逛下來,就一個字,窮。
衣食住行,但凡她能想得到的,都匱乏到了極致。
她那一身飄逸的漢服出去逛了一圈回來,沾滿了泥水。
道路坑坑洼洼就算了,最大的問題是衛生條件十分堪憂。
奧利給這些東西隨處可見。
整個縣城都彌漫著一股難以言說的味道。
繞了一圈,喬南枝又回到了縣衙。
此時已經臨近傍晚,不少百姓都已經在這里等著。
張三帶著幾個陌生的人,應該是附近的村民,正在那熱火朝天的熬粥。
見喬南枝過來,大家欣喜行禮:“縣尊大人。”
“免禮。”喬南枝抬了抬手。
問張三:“怎么樣?”
“大人,已經煮好了兩大鍋,但這些百姓餓得很了,怕給燙傷嘍,所以俺們打算放旁邊,等不那么燙了再發粥。”
喬南枝點頭:“做得不錯。”
“那個……”張三猶豫了一下,低聲道:“俺們剛才發現有好些人不到五十歲,也混在了人群中,大人,咋辦?”
剛才發現的時候,可把兄弟幾個氣狠了。
免費發粥,本就是照顧活不下去的老人和孩子,還有臭不要臉的壯漢混在其中。
之前大人明明都說了,年輕力壯的完全可以當衙役或者當民工。
總歸餓不死,還要來占便宜。
這種人說白了就是懶。
“揪出來,但凡看出來年齡不符的,抓出來既不許喝免費的粥,民工那邊也不錄用。”
喬南枝是好心,但規矩還是要立起來的。
否則開了這個口,豈不是大家都跑來這里免費吃?
“得嘞,我這就去。”張三得了指令,放下手中的大勺子。
帶著僅剩的兩個腿腳好的兄弟過去,把那些一看就明顯不到五十的人一個個給揪出來。
“滾滾滾,一邊去,當我們眼瞎呀。”
“我五十了,我就是顯年輕,憑啥不讓喝?”被發現的壯漢還在那胡攪蠻纏。
喬南枝冷著臉:“張三,不服者打一頓,抓去當勞役。”
此話一出,剛才叫囂的壯漢頓時不吭聲了。
他不傻,已經察覺到了周圍人看他的目光。
這個縣尊和以往的不一樣。
已經承諾過不征勞役,若是因為他的原因改變主意,不用縣衙的人出手,周圍的百姓就能把他生吞活剝了。
想到這,男子不敢辯解,灰溜溜的走了。
張三他們如同斗勝的公雞,又從人群中揪出幾個來。
見他們一個個的仔細分辨,有些人都不用張三他們到跟前,就悄悄的退出了隊伍。
把這一切看在眼里,喬南枝冷聲道:“本官不強征勞役,但不代表本官軟弱。”
“若誰認為本官可欺,那盡管來試試,正好縣衙的監牢里面都空著呢。”
不少人心中一顫。
有些面容滄桑,看起來跟六十的老人一樣,實際上才四十八九歲的那些人,在喬南枝的目光下,又悄悄的退出了人群。
一下子,排隊的人幾乎少了將近一半。
“呸。”張三他們氣的要死。
這些貪便宜的刁民。
大人已經給他們留好了后路,還讓他們的幼兒老小都過來免費喝粥。
居然還想過來占便宜。
老天爺瞎眼了,就該來道雷把那些愛占便宜的都給劈了。
這么一折騰,粥也涼的差不多了。
喬南枝站到大鍋邊,攪了攪,攪勻之后這才親手給大家打粥。
排在最前面的是一個沒牙的老太太。
喬南枝把溫度剛好的粥遞給她。
“大娘,你到那邊喝,喝完把碗放回來就行,明天還是這個時間,到時候過來就行。”
“好人啊。”老太太雙手捧著滿滿的粥,顫顫巍巍的要下跪。
喬南枝可不敢受這禮,連忙把人拉住,又給下一個人打粥。
張三他們也過來幫忙,兩口大鍋面前都有人排隊。
旁邊還有另外兩口大鍋,里面是正在沸騰的粥。
“大人,我們帶阿旺村的村長回來了。”
喬南枝給大家打了一會兒粥,那十個小隊中有人帶著村長回來,喬南枝把勺子遞給旁邊的人,走了過去。
“你是阿旺村的村長?”
“小民正是,見過縣尊大人。”
“不用多禮,先進來。”
喬南枝帶著他們進了縣衙。
來到了廚房,對著廚房里的人說:“給他們一人打碗粥。”
“大人,使不得,使不得。”村長惶恐,連連擺手。
作為村長,他以前也來過縣衙,不過沒有見到縣尊大人,而是見的師爺。
討論的是稅收少了的問題,被罵了半天,連口水都沒喝上。
今天過來,他同樣很擔心,如今這縣衙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恐怕要從百姓身上搜刮。
要不是縣衙直接派了人去村子里,實在躲不掉,他都不愿意來。
沒想到抱著忐忑的心情進了縣衙,居然還能喝上白粥。
“餓一天了,況且現如今就你一個人到,其他的估計還有一會兒,先吃點墊墊肚子,等大家回來了本官一起說。”
“……草民多謝大人。”
看著碗里幾乎跟干飯沒什么區別的粥,村長感動的稀里嘩啦的。
加上縣衙的人去村里時跟他們說的大軍已經撤退,不屠城,也不征勞役。
幫縣令大人干活還管飯。
之前他是不信的。
可如今看到縣衙門口全是一些老人孩童在排隊喝粥,加上縣令大人態度親和,他心里不免也多了幾分希望。
難道青陽縣這鳥不拉屎的地,真來了一位好的父母官?
“大人,我們回來了。”
“還有我們。”
“我們也帶著村長回來了。”
陸陸續續,十個小隊都在天黑之前趕了回來。
去采買物品的李謙也帶了不少東西回來。
此時,外面的百姓們都已經喝完粥離開,可見這些村子離城區不算近。
等大家都喝了粥后,喬南枝讓人在空地上點了個火堆當照明用。
讓李謙把今天新買的筆墨紙硯拿出來。
這才開始詢問。
“你們阿旺村現如今有幾戶人家,有幾口人,老人有多少,十歲以下的男童有多少,女童多少,青壯有多少?”
“回大人的話,阿旺村總共只有四十六戶,前兩日有兩戶人家說是要去逃難,如今只剩下四十四戶了。”
“人丁總共二百三十一口……”
作為一村之長,對這些事兒清楚的很,匯報的非常流暢。
李謙拿著毛筆充當記錄員,把這些情況全部都記下來。
青陽縣除了主城區之外,還有十六個村子,有幾個村子幾乎是連著的,十個小隊今天倒是把所有的村長全部都叫過來了。
這些村子人口多的有四百多,少的只有二十多個。
問完之后,喬南枝心中有了數。
“行,本官知道了,你們回去之后要做好思想工作,告訴村民不要恐慌,等待官府安排就成。”
“張三,給他們安排住的地方,明天一早再回去。”
“好嘞,大人您放心。”
縣衙沒有那么多住的地方,除了張三他們三十六個殘兵之外,也就喬南枝還有李謙住在縣衙。
村長他們是臨時住一晚。
其余的五十個衙役還是要回自己家的。
“你是青陽縣土生土長的人?”喬南枝看著白紙上的數據,眉頭越皺越緊。
“回大人,是的。”
“依你看,青陽縣這人口正不正常?”
她會這么問,主要是她覺得不正常,可她是現代人,對這個時代也不了解。
李謙斟酌了一番,試探道:“大人認為不正常?”
“嗯。”
“您指的是哪方面?”
“青壯年太少了。”
李謙了然:“回大人的話,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青陽縣跟長安比不了,這里處于邊境,金達人時不時的就過來搶奪一番。”
“每一次都損失慘重。”
“就像這次,哪怕把金達人趕走,可這里被他們占據的時間,也是元氣大傷。”
“家中財物、糧食,能用的都會被搶走,百姓們藏不住多少。”
“他們還會強行抓壯丁,以及年輕女子。”
喬南枝嘆氣:“女孩也不多。”
“這……”李謙語氣復雜:“大人,這糧食少,大人都吃不飽,很多生下來一看是女孩,基本都會選擇扔了。”
喬南枝沉默不語,她知道古代是存在這種情況的,而且還不少,下令給十歲以下孩童免費喝粥,其實主要就是考慮到女童。
她知道,古時候的一個家庭里,一旦要有人餓死,最先被放棄的那個就是家中的女孩。
反觀男孩和老人,一個是因為孝道,一個因為傳宗接代,通常不會被放棄。
但也沒想到,女孩能少到這種地步。
傍晚施粥的時候她就發現,十歲以下的孩童,基本都是男孩。
女孩子沒見到幾個。
如今再看各村報上來的數據,更是觸目驚心。
在一些村莊,總共八十多口人,一個女娃都沒有。
“大人?”
見她長時間不說話,李謙輕喚。
“哦。”喬南枝輕咳一聲:“明天你去辦兩件事。”
“大人請吩咐。”
“第一件,把那些卷錢跑路的富貴人家的房屋,還有田產,全部收回來歸縣衙所有。”
“第二件,把縣衙如今所有的人,包括你自己的俸祿,還有衙役們的工食錢全部都給發下去,就用大米發。”
“現在有了紙筆,也要把衙役們登記注冊,姓氏名誰,家住哪里,年齡幾何,有沒有什么特長,這些都給問清楚記下來。”
“請大人放心,下官定當辦妥。”
“辛苦了,好好干,只要你認真辦事,本官不會虧待你的。”
李謙激動:“多謝大人。”
很顯然,他對喬南枝畫的大餅,很是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