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逐漸被理順,喬南枝的一天也變得極為規(guī)律。
早上起來穿衣洗漱,喝小米粥或者白粥。
吃完之后去田里盯著民工種紅薯。
下午去四合院接收百姓送來的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
隔幾天又找機(jī)會往一堆廢物里塞點(diǎn)紅薯進(jìn)去。
晚上回到縣衙,跟李謙還有張三他們討論討論公事。
日子平淡卻很充實(shí)。
很快到了四月底。
青陽縣迎來了今年的第一次透雨,連下了兩天。
這天晚上,喬南枝和李謙照例討論公事。
“大人,連下了兩天雨,大量民工都說明天不來了,他們要回家種地。”
“無妨。”喬南枝很淡定。
對此她已經(jīng)有了心理準(zhǔn)備,這段時間她也大概摸清楚了。
百姓們吃得最多的是稻米,麥子、還有小米。
其中稻子最多,如今已經(jīng)是四月底,正是種稻子的季節(jié)。
甚至都已經(jīng)稍微有點(diǎn)晚了。
其實(shí)手中握有上等田的,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jīng)開始種,可百姓手中的多是些坡地,貧瘠的下等田。
只能種旱稻。
為保證成活率,只能等一場透雨來臨。
現(xiàn)在連續(xù)下了兩天,正是種旱稻的好時候。
“可是大人,大家都回去干活,民工大量減少,鹽礦洞還有田間怎么辦?”
“這樣,先把田間的民工撤回來,全部去鹽礦洞,抓緊時間把第一批的食鹽制作出來。”
“這幾天我走訪民間,已經(jīng)有很多百姓將近半個月沒有吃過鹽了,不能再拖下去了。”
“好。”百姓的身體才是大事兒,李謙對此也沒有異議。
兩人討論好,第二天,喬南枝一大早就來到了地里。
一個月前,一片荒蕪,塵土飛揚(yáng)的土地,如今已經(jīng)是綠油油一片。
她陸續(xù)買了三噸紅薯出來,全部用來培育秧苗。
本就是上等田,加上有用了大量的草木灰增加土地肥力,如今這批紅薯藤已經(jīng)長的非常茁壯。
等百姓把自家的地種完之后,還會再來當(dāng)民工,那個時候就該掐紅薯藤去種了。
如今四月底,不過晚幾天而已,時間上完全來得及。
想到今年種了很多紅薯,挖的時候讓百姓都來見證。
第二年都不用她說,所有手里頭有地的百姓,都會選擇大量種植紅薯。
喬南枝嘴角微揚(yáng)。
今年普及是來不及了,必須要讓百姓看到紅薯驚人的畝產(chǎn),大家才會愿意改種。
不過明年全縣普及,應(yīng)該是沒問題。
至于糧食,也不用愁,除了系統(tǒng)之外,從各家富戶手里收回來的田地非常多。
全部種上紅薯的話,能很大的緩解百姓無糧的壓力。
“大人,這玩意兒也不開花,也不結(jié)果,難不成是菜?”張三陪在自家大人身邊。
看著田間葉子長勢非常好,卻一直沒見花的東西,問出了心中埋藏已久的疑問。
大人又是親自示范,又請了民工,他又帶人燒了那么多的草木灰,又是挑水來澆……
費(fèi)了那么大的力,結(jié)果就種了些不頂飽的菜?
直覺告訴他,自家大人不是這種毫無成算的人。
可這玩意兒左看右看,也沒看出什么名堂。
“等過幾天你就知道了,一定要派人盯好了,別讓餓極了的百姓,把這東西當(dāng)野菜掐回去煮了吃。”
“這每一根藤,每一片葉子,都是有用的。”
“大家就放心,每塊地都有人日夜負(fù)責(zé)巡視。”
“那就好,你盯緊一點(diǎn),將來這事兒成了,記你一件大功。”喬南枝畫著大餅。
日夜巡邏可是個辛苦活,肯定是要給獎勵的,無奈她手中現(xiàn)如今沒什么好東西。
紅薯也沒見到成效。
就只能先畫大餅了。
“多謝大人。”張三很激動,嘿嘿直笑:“那啥,大人……”
平時豪爽的漢子,此刻扭扭捏捏。
喬南枝扶額:“有話直說。”
“嘿嘿,俺就是想說,能不能獎勵俺一個媳婦兒。”他現(xiàn)如今也一把年紀(jì)了。
再過幾月就三十一歲,這個年紀(jì)很老了,再不娶媳婦就來不及了。
“放心。”喬南枝還以為什么事兒呢:“你只要把這件事辦好,到年底的時候。我賜你一間小宅子。”
“到時候有房子,手有余糧,又在縣衙當(dāng)差,要說一房媳婦,沒有難度的。”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張三聞言,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
再看那些綠油油,跟野菜沒啥區(qū)別的東西,眼神都變了。
這哪是野菜,這分明就是他的房子。
是他未來的媳婦。
想著想著,臉上的表情逐漸猥瑣。
不知道這家伙在亂想些什么,喬南枝嘴角抽了抽,帶著靖萱離開了地里。
回去的時候,已經(jīng)到了中午。
由于免費(fèi)的粥只有晚上有,按理說,此時沒有粥喝,太陽又正當(dāng)空。
大家應(yīng)該不會過來,縣衙門口應(yīng)該比較冷清才是。
現(xiàn)實(shí)卻恰好相反。
整個縣衙門口到處都是人。
全部都是老人和孩子,有的在墻根角尋個陰涼處坐著。
有的沒有擠到墻根角,就隨便往地上一躺。
曬一會兒還翻個面。
這幅現(xiàn)象讓喬南枝皺了皺眉。
回去就叫來了李謙。
“大人,您找我?”
“縣衙門口那些百姓怎么回事,以往不是都晚上的時候才來嗎?”
“大人稍等,我讓人去問問。”李謙也很忙,對于這些老人孩子他關(guān)注的并不多。
只是偶爾看一下粥的質(zhì)量,見沒有變得更稀,沒有人中飽私囊之后,他便不再管。
過了一會兒,李謙回來了。
“大人,下官問過了,這群老人孩子以前都是到了粥都快熬好的時候才過來排隊(duì),吃完就回去。”
“前兩天連續(xù)下雨,年輕力壯的都在今天去種稻子。”
“有些半大的孩子,七八歲的那種,就被大人要求跟著去地里幫忙,這些孩子不愿意去,所以早早的就躲出來。”
“老人也一樣,年輕力壯的去地里忙活,家里的瑣碎事情就落在了老人頭上。”
“這些老人想躲清閑,所以就干脆早早出來排隊(duì)。”
聽完,喬南枝的臉?biāo)查g黑了下來。
“以前啃草根樹皮一個個跑得挺快,現(xiàn)在才喝了多久的免費(fèi)粥,就養(yǎng)出懶病了?”
她施粥是想讓這些老人孩子不被餓死,可不想養(yǎng)出一群又懶又饞的米蟲。
李謙顯然也是這么想的,會出現(xiàn)這種事,他其實(shí)也沒想到。
此時沉默了好一會兒,良久才說:“大人,要不把粥停了?”
“沒有粥,他們總要回家吃飯,年輕人沒時間做,他們?yōu)榱俗约翰火I肚子也要做飯。”
喬南枝搖頭:“粥不能停,但不能讓他們白吃,這樣,王地主家的宅子還空著。”
“以后所有十歲以下的孩童,都必須到那個宅子去上學(xué)。”
“每人發(fā)一塊小木牌,證明身份,不去上學(xué)的,沒有免費(fèi)的粥喝。”
“也可。”李謙倒也不反對。
很多孩子在家里就是到處玩,到處惹禍,根本閑不下來。
八九歲的還好,小一點(diǎn),三四歲的孩子一個人在家都不放心,還要父母帶著去山上。
或者留一個老人看著。
還不如送去讀書識字,順便為將來培養(yǎng)人才。
“那老人怎么辦,一把年紀(jì)了,總不能也全部安排去讀書吧?”
“去掃大街。”喬南枝說:“你讓人制作一批小木牌,用來證明身份的。”
“以后憑木牌喝粥。”
“除了一些確實(shí)不能動的,比如九十歲以上的老人,或者病重的那種除外。”
“其余的都必須去掃大街。”
“整個縣城的街道,都安排他們?nèi)デ謇恚匆幌驴偣灿卸嗌偃耍瑤讉€人負(fù)責(zé)一條街道。”
“晚上再派一個衙役去檢查,偷奸耍滑沒掃干凈的那種,沒有免費(fèi)的粥喝。”
此話一出,李謙有些猶豫:“大人,自古以來崇尚孝道,尊老是刻在骨子里的。”
“大人上任以來,又一直施以仁政。”
“如今讓這些老人去干活,會不會對您的名聲有影響?”
“無所謂。”喬南枝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
她之前看過,很多六十歲左右的老人,精神還是很不錯的。
掃個地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八九歲的那些孩子也是,一個個活蹦亂跳的。
如今卻是全部跟病入膏肓似的,縣衙大門口睡了一地。
這種懶惰行為不制止,長此以往下去,那不廢了嗎。
再者,她注重名聲,無非就兩個目的。
一是讓自己的位置坐得更穩(wěn)。
二是刷聲望。
可換個角度考慮,手中有糧、有人,何愁縣令的位置坐不穩(wěn)。
至于聲望,這群老人孩子,眼看著自己的父母,兒子兒媳忙到連吃飯都顧不上,都不心疼分毫,都不愿意幫忙。
她還能指望這些沒良心的對她感恩,提供聲望?
想到這,喬南枝更堅(jiān)定了心中的想法。
“去辦吧,今天就辦,把那些睡著曬太陽,半死不活的全部拉起來。”
“告訴他們,糧食都是大家拿命掙來的,混吃等死的人,不配吃。”
“是,下官這就去辦。”
李謙走后,喬南枝看了一眼自己的聲望。
宿主:喬南枝
莊園:青陽縣
聲望:9537
金幣:78
已解鎖物品:小米(1金幣/噸)大米(1金幣/噸)紅薯(1金幣/噸)
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增加了九千多聲望。
仔細(xì)算下來,其實(shí)沒有剛開始的時候增長的快了。
喬南枝猜想,一開始聲望長得很快,可能是以前金達(dá)人占領(lǐng)這里的時候,對百姓壓榨的太狠,各種欺辱。
她的各種仁善之舉,與金達(dá)人形成劇烈的反差,因此聲望長得很快。
另外就是,用招民工取得強(qiáng)征勞役,和施粥這兩項(xiàng)舉動。讓大家切切實(shí)實(shí)地獲得好處。
因此也增長得很快。
現(xiàn)在慢下來,大概是因?yàn)榇蠹覞u漸的習(xí)慣了。
這段時間她又沒有別的大動作,每天兩點(diǎn)一線,不是去地里,就是在那個四合院。
都沒有去民間主動跟百姓談?wù)勑摹?/p>
偶爾收到一兩件有用的東西,也只是給極個別人的賞賜,而且給的還不多。
即便這樣,平均每天也能增加三百左右聲望。
也算不錯了。
還有什么能增加聲望的?
喬南枝沉思。
目前能讓大家轟動的,思來想去就只有鹽。
經(jīng)過一個月的時間,李謙那邊已經(jīng)挖了不少的礦鹽。
照著她給的方法,已經(jīng)能熟練的提純食鹽了。
目前儲存了一點(diǎn),不過還不夠。
百姓們?nèi)丙}缺怕了,如今她又把青陽縣唯一的一口鹽井和鹽礦洞收歸縣衙所有。
大家直接就買不到鹽。
可以想象,等到白花花的食用鹽一開售,哪怕再窮的人家,都會想辦法來買一點(diǎn)。
哪怕限量,最少也要保證每個百姓都能買到一斤左右。
李謙已經(jīng)抓緊時間讓大家提純了,估摸著再等兩天時間,就可以正式開售。
到時候,應(yīng)該能猛漲一波聲望。
想到又能解鎖一種東西,喬南枝心情多云轉(zhuǎn)晴。
一直注意著她的靖萱,看到大人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這才小聲的問:“大人現(xiàn)在要吃飯嗎?”
“嗯。對了靖萱,到時候我和李大人會輪流抽空去給那群孩子上課,你也跟著去聽。”
“啊?”靖萱愣了一下:“我一個女孩子也能讀書認(rèn)字?”
“當(dāng)然能,無論男女,到時候都會去,雖然如今這情況沒辦法參加科舉啥的,但讀書認(rèn)字,總歸沒壞處,技多不壓身嘛。”
“等你再長大一些。我身邊的事就要全權(quán)交給你來負(fù)責(zé),若你連賬都算不明白,那還怎么替我管家。”
“管家?”靖萱小小的腦袋十分疑惑。
“對呀。”喬南枝解釋:“如今縣衙還沒理順,等將來逐漸完善,我個人的開支,當(dāng)然是不能跟縣衙混合起來的。”
“我也要有自己的俸祿,用于個人的日常開支。”
“這些就要有一個專門的人來管。”
這下靖萱聽懂了,連連點(diǎn)頭。
“大人放心,奴婢去了一定好好學(xué),一定把賬算得明明白白。”
天哪,那可是管家婆子耶。
這一刻,這個小姑娘的心一片火熱。
她曾經(jīng)見過大戶人家的管家婆子。
穿的是綾羅綢緞,頭上插的是銀簪子,身后還跟著兩個小丫鬟。
出門都坐馬車。
指揮著一群人干活,氣派的不得了。
這輩子要是能成為大人家的管家婆子,那就沒白來。
“想什么呢?”喬南枝見她傻樂,用扇子輕輕敲了敲她的頭:“不是問我要不要吃飯嘛,還不去端。”
“好嘞,奴婢這就去,嘿嘿。”
本站所有內(nèi)容都已取得正版授權(quán)。版權(quán)聲明 - 投稿聲明 - 自審制度 - 免責(zé)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