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音,指定物品,衣服。”
大米、小米、紅薯都是一個金幣一噸,喬南枝也不知道這衣裳是按件算,還是和糧食一樣按噸來算。
不過不管是按件還是按噸,都非常便宜。
“抱歉,宿主,不能直接指定衣服。”
“為什么?”
“宿主你忘了,只能指定一種農作物或者一種圖紙。”
“如果你需要衣服,可以指定一種衣服的制作圖紙。”
喬南枝聞言,一拍額頭,怎么把這么重要的事情給忘了。
“那就……等等,小音,如果我選擇要棉花的話,你給的是處理過的棉花,還是一朵一朵帶種子的棉花?”
她的想法很簡單,最好是棉花帶種子的那種。
如果給的是消毒處理過的棉花,那她找不到拿出來的理由,就只能選擇要種子。
如果能給一朵一朵帶種子的棉花,那就是棉花和種子都能擁有。
相當于白嫖了一次機會。
“帶種子的棉花,叫做籽棉,也算農作物,宿主可以指定。”
“行,那就要這種,另外,把所有的聲望都轉換成金幣。”
小音:“好噠。”
宿主:喬南枝
莊園:青陽縣
聲望:21
金幣:262
已解鎖物品:小米(1金幣/噸)大米(1金幣/噸)紅薯(1金幣/噸)籽棉(1金幣/噸)
別看兩百六十二個金幣不多,實際上金幣很耐花。
如果全買大米的話,就是兩百六十二噸大米。
青陽縣總人口兩千出頭,這兩百多噸大米足夠養這兩千人一年。
當然,不是吃撐的那種,而是餓不死的那種。
“小音,咱就是說,作為系統,你沒有儲物空間嗎?”
這段時間以來,她不止一次感受到沒有空間帶來的不便利。
比如買東西,最低買一噸,這么多東西堆在哪里都極其顯眼。
如果能有個系統自帶的空間,那她可以買下來先存在空間當中,需要多少再拿多少出來。
“抱歉,宿主,沒有。”
“那你能升級嗎?升級之后能有嗎?”
“抱歉,不能升級。”
“好吧。”
安慰自己強求不來,喬南枝也只能自己想辦法。
好在她是縣令,整個知縣內宅都是她的家。
知縣內宅雖然在縣衙內,但其實也可以看成一個一進制的小四合院。
擁有一間正房,兩間耳房,東西廂房。
如今她獨身一人,沒有家眷。
就只占了正房。
西廂房當初為了看管糧食,被她臨時用作倉庫,東廂房還空著。
喬南枝來到東廂房,把門關好,這才消耗一個金幣,買了一噸棉花。
會選擇這里,是因為棉花這種東西別看重量只有一噸,卻相當占地方。
那兩間小耳房不一定放得下。
果然,一買出來就占了東廂房一半的面積。
每一朵棉花有五個瓣,都很飽滿。
喬南枝從云朵一般的棉花里找到硬硬的棉花籽,一顆一顆的給剝出來。
這是一項大工程。
而且還不能讓別人來代替的大工程。
為了讓百姓冬天能穿上棉衣,她也只能選這種帶種子的。
棉花籽拿出去種,產量雖然低,但好歹把棉花放在了明面上。
等棉花收獲的時候,她就能從系統里買個幾噸出來,偷偷摸摸的加進去。
不這樣干的話,就只能這次選擇種子,下次聲望積累過萬的時候,再選擇棉花。
可聲望積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她還有很多想要的東西,比如水泥的制作……
喬南枝把東廂房設為禁地,裝了鎖,只有一把鑰匙,她自己帶在身上,除了她誰都不能進東廂房。
但凡有點時間,她就把自己關在東廂房剝棉花子。
抽空跟靖萱去看了煤炭,確定之后,把自己畫的從開采到洗煤,再到制成蜂窩煤的方法制作圖,交給了盧自望,讓他帶人去負責。
盧家的小輩也陸續到縣衙任職。
如今縣衙缺人,來多少都不夠用的。
學堂那邊去一個教孩子讀書。
縣衙內也開了個掃盲班,所有衙役都要抽時間學。
盧自望這個師爺用的也相當趁手,別的不說,管賬是一把好手。
之前縣衙內的開銷都是李謙在負責,缺什么就拿點糧食去換,連個賬本都沒有。
現如今盧自望來了之后,已經把賬單做得明明白白。
用了多少糧食,換了多少銀錢,添置哪些物品,花了多少銀錢……
一筆一筆的全部都記了下來。
喬南枝只要隔一段時間查一下賬本就行。
還有就是盧自望把家產帶過來,縣衙也終于有了錢。
每個月發給衙役們的,除了糧食之外也會發一部分銀錢。
隨著紅薯種完,時間來到了五月中旬。
經過多天的努力,喬南枝也總算是剝出了不少的棉花籽,大概有個二十斤。
按照一畝地兩斤來算,也就夠種十畝地。
聽起來好像不少,但遠遠不夠。
她記得以前在網上看到過,棉花的產量其實不算高。
一畝地也就三五百斤。
那還是在土地肥沃,科學管理的情況下才能有的產量。
現如今只有貧瘠的土地,外加一群門外漢。
產量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按照一畝地一百五十斤來算,十畝地也才一千五百斤。
喬南枝默默算了一筆賬,越算眉頭皺的越緊。
做一件冬天穿的棉襖,織成棉布加上充填棉花,一件棉襖最少也要五斤棉花。
再少就不暖和了。
褲子也差不多。
好家伙,這么一算,一個人就需要十斤棉花,才能擁有一身過冬的衣褲。
一千五百斤,也就夠一百五十個人都穿上棉衣棉褲。
對于總人口兩千多的縣城來說,也就聊勝于無吧。
“不過好在,借口是有了。”
只要讓大家知道,這個棉花籽是她收上來的,讓大家都知道,她帶人種了棉花這種東西。
具體畝產多少,只要她不往外說,誰又能知道?
到時候,多從系統里買幾噸出來加進去。先把這個冬天對付過去再說。
打定主意之后,喬南枝又帶著大家開始種棉花。
人力有限,她不打算先育苗再移栽,而是打算一次性種下去。
棉花籽也不多,撒都不敢撒,到時候稀的稀,密的密,又要疏苗,也是浪費。
她打算跟種土豆似的,一個坑里一顆棉花籽。
她還親自做了示范。
“大家伙都圍過來一點,看好了,距離跟種紅薯的時候差不多,一個坑里只能放一顆種子。”
“別看這個種子很小,但很珍貴,千萬別放多了。”
“大人,這種的是個啥?”
不少百姓看著大人手中大家都不認識的那個種子,疑惑的很。
之前種的紅薯他們不認識,現在種的這個他們還是不認識。
這讓一群老農民都覺得自己大半輩子白活了。
喬南枝一臉嚴肅:“這個呀,這個叫棉花,這可是本官為大家過冬做準備的。”
“只要這玩意兒能順利種出來,今年冬天,應該就不會再有人被凍死。”
啥?
大家伙眼神都變得不一樣了。
就連平時只知道悶頭干活的木訥人,都忍不住問:“大人說的可是真的?”
“這么個小東西,跟個耗子屎似的,真的能讓大家不凍死?”
“大人,這是吃的還是啥?”
“棉花,聽著咋像是一種花,種花能干啥?”
問的人很多,說什么的都有,大部分人其實還是不太相信。
這個時代的衣物,也就是麻布、綢緞、皮毛。
綢緞那都是富貴人家才能用得起,像青陽縣這種偏遠地方,百姓們別說用,見都沒見過幾次。
至于皮毛,那也是達官貴人的專屬。
尋常百姓唯一能接觸到的就是麻布衣裳。
就連麻布那都是分三六九等的。
小富之家,用的是上等麻布料子,織得緊密,不易破,保暖性也相對較好。
而窮苦百姓用的都是粗麻布,除了遮羞之外,沒有其他保暖效果。
也就窮苦人家皮糙肉厚的,換個細皮嫩肉的穿一天,都刺撓的受不了。
就這種最差的布,那也做不到人手一件。
每年冬天都會凍死很多窮苦百姓。
再百姓心里,如何過冬,僅次于如何吃飽。
棉花這種東西聞所未聞,乍一聽,不少百姓還以為就是看著好看的花。
完全想象不出,一朵花,怎么能讓大家都不凍死。
喬南枝抬了抬手。
大家不約而同的安靜下來。
“本官說的這個棉花,可不是用來觀賞的。這個棉花種出來是用來織布,用來做衣裳的。”
“比綢緞還暖和,要是能穿上棉花做的衣裳褲子,保暖性不比穿著皮毛差多少。”
“你們說,真要能種出來,是不是就沒人會凍死?”
比綢緞還好,真的假的?
眾人眼睛直勾勾的盯著她手上的一把種子,很難想象,這種還沒老鼠屎大的一顆小玩意兒,能變成比綢緞還暖和的衣裳。
“本官什么時候騙過大家,你們來干活,可是要給飯吃的,這些都是成本。”
“如果這東西沒有那么大的價值,本官會愿意花那么多大白米飯,讓你們來這里浪費時間?”
“大人說的有道理。”
“我相信大人。”
一瞬間大家所有的懷疑都消失了。
大人可是讀書人,從大人上任以來,說的話全部都做到了。
說不征勞役就不征,說給他們吃干飯就真給他們吃干飯。
連縣衙的衙役在外辦差的時候,也不敢再吃拿卡要。
這一次說的,必然也是真的。
那還等什么?
眾人一瞬間充滿了干勁。
這個時候哪怕不給他們吃飯,大家也不會有什么怨言。
有激動的還覺得喬南枝當了道:“大人讓讓,這么簡單,一看就會種,你旁邊歇著去,我們來。”
“不錯不錯,大家伙趕緊動起來,今年能不能過冬就靠這個小玩意兒了。”
“什么小玩意兒,大人說了這叫棉花。”
“……”
被吼了,喬南枝也不在意,笑笑退至一旁。
把工作交給大家,她自己其實也就是個半吊子。
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剛回到縣衙盧自望就帶著新制作出來的蜂窩煤找上喬南枝。
“大人,你看這跟你要的是不是一樣。”
喬南枝看著他交上來的蜂窩煤,外形上已經跟后世用的沒什么差別。
煙大不大,有沒有毒暫時還不確定。
“走,去廚房燒燒看。”
沒有專用的爐子,問題也不大,喬南枝直接把蜂窩煤放在柴火上燒。
不一會底部就變紅。
喬南枝仔細聞了,輕微刺鼻,還在能接受的范圍內,沒有什么煙霧。
“可以了。”
喬南枝一臉驚喜:“就按這個標準,使勁挖,使勁做,做好的全部找地方儲存起來。”
“注意,燒這個的時候,屋里一定要保證通風,不能把門窗全部都關嚴實,最起碼要留一扇窗戶。”
“要不然還是會中毒……”
喬南枝把自己僅知道的那點關于燒煤炭的知識,全部都搜刮了出來。
“大人放心,尋常百姓家哪有窗戶,全部都是茅草屋,四處漏風,那門關起來也漏風。”
喬南枝啞然一笑:“這倒是,不過相關知識還是要告知所有買煤炭的百姓,防止意外發生。”
又解決了一個難題,糧食衣物和煤炭都有了,今年過冬問題不大。
“那個,大人……”
“怎么了?”看著一臉為難的盧自望,喬南枝失笑。“你是師爺,有什么不能說的。”
“大人,咱們人手不夠,做出這個蜂窩煤,只是初步實驗,我們就只有三五個人。”
“可要大批量的挖煤,洗煤,還要制成這種蜂窩煤,又要搬運儲存,這需要大量的人手。”
“如今縣城的青壯,不是在制作鹽,就是在地里忙活,實在是沒有更多的人手了。”
盧自望也是萬萬沒想到,以往大部分的人根本找不到活干,想找個零工干都沒有。
現在居然反過來了,有的是各種活,但人不夠了。
“這個……”喬南枝也沒什么好辦法。
人口就這么多,還全部都是重體力活,老人孩子根本做不了。
看出她的為難,盧自望建議:“大人,要不咱們接收流民吧?”
“隔壁幾個縣有的是活不下去的人,咱們只要放出消息,來這邊干活給吃飯。”
“哪怕沒有工錢,相信也有大把的青壯愿意過來。”
“以大人如今在縣城的凝聚力,衙役們也算訓練有素,只要控制得好,哪怕來一千個青壯,也不會出什么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