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南枝:“這個我之前也考慮過,可這么多難民接收過來,住哪?”
“如今已進入雨季,總要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不然淋雨感染風寒,又人傳人,事情只會變得更糟。”
之前李謙提過人手不夠的情況,喬南枝其實就考慮過。
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底層勞動力。
可想要接收難民也不是隨便就能接收的。
她現在不缺吃的,但缺少藥品,缺少醫者。
這個時代,一場小小的風寒就能帶走好幾條人命。
盧自望聞言,深感無力,在他看來,自家這位大人什么都好,就是太過理想了一些,凡事都要追求盡善盡美。
這怎么可能嘛。
可看著大人稚嫩的臉龐,一時間又覺得倒也正常。
畢竟年齡小,沒有經歷世間百態,缺少經驗倒也正常。
這不還有他么,盧自望認為,必須要發揮自己的優勢。
他語重心長的勸說:“大人,你有沒有想過,這些人可能在明天就會餓死。”
“有沒有住的地方根本不重要,露天而息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不幸感染風寒,那也是命不好,總比現在就餓死來的強。”
“我知道大人擔心他們感染風寒后會傳染給更多的人,可這些事情是防不住的。”
“即便咱們不招收流民,普通百姓身子骨弱,衣裳單薄,哪怕不淋雨,也會感染風寒,也會傳染給別人。”
“這都是防不住的。”
“別說咱們這邊陲之地,就算是天子腳下,那里的百姓身體更好,更有錢,那里有更多大夫,藥堂遍地。”
“不也每年都會因為風寒帶走一批人。”
見大人陷入沉思,盧自望再接再厲的勸說:“大人,你已經做得很好了,生老病死,是誰也避不開的,平常心看待即可。”
“哎,那就按你說的辦。”喬南枝最終還是同意了。
她之前考慮的是,流民沒有遮風避雨的地方,更容易感染風寒。
全部匯聚在一起,也更容易傳給別人。
如果不接收流民的話,雖然也會有人感染風寒,但概率應該會小一些。
現在聽完盧自望的話,她才知道,這個在她看來小一些的概率,在大家眼中根本沒什么區別。
“那大人,咱們先接收五百名青壯,您看怎么樣?”
這個人數,盧自望也是仔細思量過的。
人數太少,不夠用。
人數太多,糧食撐不住。
五百名青壯剛剛好,能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倉庫里的糧食也能撐一段時間。
喬南枝想了想:“收一千人吧。”
“這會不會太多了,青壯干的是重活,消耗大,吃的多……”
“沒事,糧食的事我來解決,這一千人接收后,暫時不當民工,不用打散,直接編成護衛軍。”
“護衛軍?”盧自望難得愣了一下。
“不錯,閑時如同民工一般該種地種地,但他們的主要職責還是護衛青陽縣。”
“先觀察一段時間,如果可用,服從管教的話,那就把他們的同為流民的家人都接到青陽縣來。”
“……大人,這個有必要嗎?如今縣衙的衙役基本上夠用,青陽縣人口少,也沒有太多的案件。”
“縣衙養太多的人,是否過于浪費?”
喬南枝搖搖頭:“不是處理案件的。”
“是為抵擋金達人準備的,沈大將軍他們不會在這邊待多久,最終的目的還是改朝換代取代朝廷。”
“一旦大軍徹底撤離南方,邊境的金達人不會安分的。”
盧自望嘆息:“大人說的這個我也想過,可咱們實力有限,金達人實力不弱,就這一千人起不了什么大用。”
“只是先實驗一番。”喬南枝解釋:“路要一步一步走,這一千人先訓練一段時間看看,如果表現好,到了明年,我們就可以大量接收難民。”
“青陽縣也會有更多的福利政策,吸引周邊縣城的人過來定居。”
“屆時,這一千的老兵,就能派上用場,去訓練更多的新人。”
“你在這住的時間長,對金達人更了解,你說,如果本官手里握有一萬人馬,可能保衛青陽縣?”
“能。”盧自望回答的很肯定,甚至都不需要一萬人。
若能做到訓練有素,五千精兵即可。
“可是大人,一萬人,咱們養不起。”
很現實的問題,吃不飽誰愿意跟著你打仗。
怕自家年輕的大人不懂,盧自望還專門解釋。
“想要養一萬精兵,很難的,這跟養一萬的老弱婦孺可不同。”
“首先,精神上得讓他們后顧無憂,最起碼他們身邊的親人得有安身立命之所。”
“按照一個青壯兩個家人來算,大人就要多安頓兩萬家眷,青陽縣這么點地方。根本安頓不下這么多人,也提供不了多少活計,給他們養家糊口。”
“其次,想要訓練成精兵,身體強度得跟上,光吃糧食都不行,肉和鹽也得供。”
“要不然吃不飽,吃不好,沒辦法接受高強度的訓練,也成不了精兵。”
“另外就是武器,青陽縣沒有鐵礦,哪怕這里是三不管地帶,大人也沒辦法弄到武器。”
“不說人人配甲,可如果連長矛大刀都沒有,再強的漢子,再不怕死,又能如何?”
他說的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亂世人命不值錢。
誰只要拿個饅頭吼一聲,跟我造反,一天一個饅頭,有的是餓到極致的人干著干。
可前提是你得拿出那個饅頭。
你得保證一直有饅頭。
要不然今天跟著你干的人,明天就能拿你的腦袋去換糧。
他說的這些,喬南枝仔細思考過后覺得,有點困難,卻也并非是不能解決。
有她在,根本不缺工作機會。
只要不是太懶的,養家糊口不成問題。
至于鐵,那東西說有用,有大用,對于起義軍,對朝廷,那都是有大用的。
可要說沒用,卻也沒用,普通百姓根本不關心。
對百姓而言,重要程度完全比不上糧食衣物。
只要她手中有糧,哪怕青陽縣沒有鐵礦,也可以想辦法從別的地方弄來。
“這樣,糧食的問題我來解決,你負責先招一千個人過來,爭取明年擴充到一萬。”
盧自望急了,他都已經說的這么嚴重了,自家大人怎么還要招一千人?
“大人,您怎么就不明白呢,這一千人節衣縮食或許養得起,可一千人也不管用啊。”
“種地暫時要不了這么多人,抵擋金達人一千人又不夠看。”
“擴大到一萬人,那更是異想天開。”
“青陽縣哪怕算上荒地,總共也就那么點土地,全部種上糧食,哪怕風調雨順的年景,產出的糧食也絕對養不了一萬人。”
這些事他平日里早就琢磨過,根本無解。
青陽縣總共有多少土地,每畝多少糧食,能養多少人,他都是早幾年就算過的。
哪怕朝廷不收稅的情況下,能勉強夠三千人填飽肚子,就已是極限。
見把自己的師爺嚇著了,喬南枝提醒:“你是不是忘了。縣衙如今所有的上等田,都已經種上了紅薯。”
“紅薯?”盧自望當然知道,畢竟自家大人隔三差五的就要去地里看。
他來的雖然比李謙晚,可大人這么重視的東西,他當然也是去了解過的。
非要說實話,那就是他對那紅薯沒信心。
一根藤插在土里,能種出糧食來?
哪怕能,又能頂什么用。
“一看你這表情,我就知道你不看好紅薯。”沒有見到實物,這些人接受不了也正常。
這也是喬南枝今年沒有發給百姓,讓他們回自己家種的原因。
一是培育出來的秧苗不夠。
二是發給這些百姓,他們寧愿當野菜煮了吃了,也不可能種在自家地里的。
原因很簡單,沒見過,接受不了新鮮事物,大家窮慣了,不敢賭。
畢竟種旱稻,好歹還能收點兒。
種這種見都沒見過的紅薯,誰知道能不能真種出糧食?
萬一種不出來,一家人就得餓死。
換做誰都不可能拿一家老小的性命去賭。
“大人,那紅薯,真能讓大人這般自信,能養得起一萬精兵?”
“當然。”喬南枝對系統給的紅薯很有信心,絕對是優良的品種。
哪怕土地貧瘠了些,產量不可能有現代那么多,但再少也絕對不是旱稻和小米這種作物能比的。
“敢問大人,那紅薯,畝產幾何?”盧自望對于紅薯不了解。
但評價一種糧食,有一個很直觀的數據,畝產。
只要知道畝產,他就能迅速算出大人養不養得起這一萬精兵。
“最少兩千斤。多的話五六千,上萬都有可能。”
?
盧自望聞言,愣了好一會兒,問出一個問題:“……大人,你種過地嗎?”
開什么玩笑。
這要是換做家中小輩,他早就棍棒伺候。再罰去親自收一畝糧食,讓他知道知道人間疾苦。
“沒種過,但……”
“大人啊。”一聽她沒種過,盧自望痛心疾首:“你連地都沒種過,何以敢說出畝產兩千,甚至上萬斤這種離譜的話。”
“你可知,青陽縣普通百姓家的下等地,每年種的旱稻畝產多少?”
“多少?”這個喬南枝還真不知道。
古代的糧食產量低,但具體有多低,喬南枝真沒了解過。
“三十斤。”
盧自望盯著她,爆出了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三十斤?畝產?”
“沒錯。”盧自望用一種看不懂事的小輩的眼神看著她:“現在大人知道自己說的話有多離譜了吧。”
“就這三十斤,還是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如果是像去年,很多地方都是顆粒無收。”
“農民一年辛苦勞作,全白費。”
“可哪怕是風調雨順的年景,這三十斤的稻米,也要被朝廷收走一半,剩下的十五斤,又會被地方再征收一些。”
“到最后留在百姓手里的寥寥無幾。”
說實話,這完全超乎了喬南枝的想象。
半晌才啞著嗓子問:“百姓手中有多少下等田?”
“沒多少。”盧自望搖頭嘆息:“雖然官府一直鼓勵大家開荒,可開荒哪有那么容易。”
“開荒出來就算下等田,就要交稅。費了大力氣開荒,種出來的糧食甚至都不夠交稅。”
“所以根本沒有百姓愿意干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兒。”
“據我所知,青陽縣普通百姓手里的田地,已經多年沒有變過。”
“就拿我家以前的長工來說,他家連同父母在內,兄弟三人,外加媳婦孩子,總共十六口人。”
“這么多人,卻只有四畝下等田。”
“風調雨順的時候,一年也只能有一百二十斤左右的稻谷,交完稅,手里可能就只有五十斤左右。”
“這五十斤的稻谷,完全不夠十六口人一年的嚼用。”
“因此大部分時候,他們就靠在外面找點零工,貼補家用,挖點野菜,撿點蘑菇,勉強活命。”
“青陽縣大部分的普通百姓,跟我家這位長工家里的情況大差不差。”
“一旦遇到災年,比如干旱,挖不到野菜蘑菇,找不到零工的時候,一家子總會餓死幾個。”
喬南枝聞言,半晌沒說話。
她這段時間也在城里到處走走看看,可山村確實沒有去過。
從而她忽略了一件事,在城鎮生活的人條件都還算是不錯的。
還有就是,幸存者偏差。
她見到的都是活著的,哪怕生活困難,到底還活著。
真正被餓死的那些她沒見到,想象不到他們被餓死的絕望。
“所以大人現在知道了吧,養一萬人根本不現實,這一千人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負擔。”
“以老夫之見,五百人最合適,既能解決目前的用工問題,也能將青陽縣的人口控制在三千以下。”
“這已經是青陽縣能承受的極限。”
“至于金達人……大人,我們是抵擋不住的,只能看命了。”
“沈將軍他們要是速度夠快,取朝廷而代之,應該會派兵過來駐守,或者直接發兵金達,永遠解決金達之患。”
話說到這份上,盧自望就打算去準備招收五百流民國的事兒。
他就不相信,剖析的這么明白,自家大人還是固執己見。
“若我說,紅薯真的畝產幾千斤呢。”
喬南枝的話,讓盧自望抬起一半的屁股又坐了回去。
“大人……”
“你先聽我說。”喬南枝抬了抬手:“我知道對于你來講,幾千斤如同做夢一般。”
“可你沒見過,不代表這個世界上沒有。”
“尋常百姓也沒見過金子,也不敢想象,有的人家連燭臺都是金的。”
“本官雖沒種過地,可我能拿祖上十八代發誓,紅薯真的能達到畝產數千斤。”
“官府的上等田,五六千斤不成問題,哪怕將來讓百姓跟著種,最貧瘠的下等田種,畝產兩千斤應該也是有的。”
“本官只問你一句,如果真能畝產幾千斤,我們可養得起這一萬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