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第二帝國戰爭史競猜第七題:1866年,普魯士與奧地利為了爭奪德意志聯邦的主導權,發生了普奧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除了普魯士軍人的戰斗意志遠強于奧地利之外,在武器上普魯士也取得了跨時代的進步】
“果然,這場戰爭我們不輸都不行了?”弗朗茨一世驚嘆道。
對于打不過普魯士,奧地利皇帝一點也不奇怪,哈布斯堡王朝以政治、外交還有聯姻手段建立了龐大的帝國,但同時在軍事力量上勝率極低,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請猜出普奧戰爭下列哪些是普魯士軍隊在普奧戰爭中所顯示的軍事技術進步】
【A大規模列裝后膛步槍】
【B大規模列裝后膛鋼制火炮】
【C裝備了射速可達每分鐘150發的機關槍(手搖多管速射武器)】
【D以上都不是】
拿破侖一世、威靈頓公爵、卡爾大公的目光完全被這些字面上的武器給吸引住了。
尤其是普魯士國王還有格奈森瑙、約克兩位陸軍重要將領,雖然:
“暴發普奧戰爭,那怕我們普魯士軍隊在武器略差一些,但仍然可以打敗奧地利軍隊?!?/p>
“但是如果真的擁有上面這些先進武器,那么不僅未來的法國、俄國,甚至整個歐洲軍隊加在一起,我們也不用害怕了。”
天幕繼續開始解說普魯士與奧地利的武器對比——
【普魯士軍隊在普奧戰爭裝備的德萊賽擊針槍是世界上首款大規模列裝的后裝線膛步槍,采用撞針點火技術,子彈與火藥一體化裝填,士兵可臥姿裝填,顯著提升裝填速度(每分鐘5-6發)】
【射程約600米,雖精度略遜于奧軍前裝線膛槍,但射速和隱蔽性優勢明顯。 士兵無需站立裝填,大幅降低暴露風險,尤其在散兵戰術中效果顯著。在薩多瓦戰役中,普軍依靠后裝槍的快速火力壓制奧軍線列步兵,尤其在近距離交戰中形成碾壓性優勢】
【而此時奧軍主要裝備的步槍仍然為前裝線膛槍,需從槍口裝填火藥和子彈,搭配米涅彈(錐形鉛彈)使用,射程約800米,精度較高。 然而裝填極為復雜,士兵需站立操作,每分鐘僅能發射1至2發,成為普軍后裝槍的活靶子】
【普魯士通過工業革命積累技術優勢,德萊賽槍的研發得益于鋼鐵冶煉和精密加工技術。而奧地利將大量軍費投入炮兵,忽視單兵武器升級,導致步槍技術落后】
【德萊賽后裝槍的射速與隱蔽性徹底打敗了線列戰術,迫使奧軍暴露于火力之下】
圣赫勒拿島——
拿破侖推開桌子的地圖,他注意到天幕出中出現的普魯士士兵裝填子彈的姿勢異常迅捷:“這絕不是前膛槍的裝填方式...”
當普魯士散兵線頂著奧軍炮火躍進時,拿破侖突然拍打石桌:“你們看西北角的畫面,那些普魯士士兵的步槍沒有火帽裝置!”
倫敦白金漢宮——
威靈頓的單片眼鏡泛起寒光:“后裝擊發結構,子彈整體裝填...上帝,這樣每分鐘能射擊五次!”
“所以奧地利人的線列陣型,”塔列朗轉動著翡翠戒指冷笑,“就像凡爾賽宮的瓷娃娃般脆弱?!?/p>
維也納光幕前——
卡爾大公的元帥權杖重重頓地:“前裝步槍的800米射程在后膛槍快速射擊面前被完全抵消!這些普魯士散兵在400米距離就能形成彈幕!”
柏林——
約克元帥盯著普魯士步兵的后裝槍槍管:“這種材料強度我們是如何研究出來的...”
--
【本題正確答案是A大規模列裝后膛步槍】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就在普奧戰爭中,普魯士軍隊已經開始少量裝備后膛鋼制火炮,這種火炮射程達3000到4000米,遠遠超過了當時的青銅火炮的800到1500米射擊距離,而且廣泛使用了高爆彈與榴彈,可以直接對敵人的縱身進行打擊】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種武器最多兩年就可以大規模裝備到了普魯士軍隊,到那個時候,法國與普魯士在發生戰爭,那么不僅兵力上不占優勢,而且在武器上也處于完全挨打的地位,這一場戰爭法軍可不僅僅是慘敗,甚至可能會全軍覆滅?!?/p>
作為歐洲最一流的火炮戰術專家,拿破侖看到這種火炮,又想到前面普魯士裝備的后裝步槍,開始為他的侄子擔心了。
雖然此前,他已經預測到未來的普法戰爭,法軍會輸,但那是建立在自己指揮普魯士軍隊的前提下的,而現在他發現,如果法軍處于奧地利的武器水平上,那么就算自己親自指揮法軍,只要普魯士軍隊的指揮官不太差,法軍仍然是必輸的結局。
“陛下,我們法國擁有遠比普魯士更先進的工業生產能力,理應......”古爾戈將軍很想說,法軍應該擁有比普魯士更先進的武器,但最終沒有說出口。
“我是這么想的,從拿破侖戰爭開始,一直克里米亞戰爭,法國就是歐洲甚至世界第一陸軍強國,這是陛下你給法國打下的基礎,但同時也成了法國軍隊的歷史負擔,任何一個皇帝或者元帥,想要改變你那個時代的戰術、軍隊裝備都會遭受四面八方而來的非議與反對........”
朱迪鈉想起了后世對法國軍隊的評價,雖然他是軍事門外漢,但仍然忍不住又多說了幾句。
“朱爵士,你說得很對。一只軍隊上一次戰爭勝利的結果,往往會埋下下一次戰爭失敗的禍端。”
“從天幕上,我們已經看到了,我那個侄子不是一個能夠有勇氣徹底改變我所創造一切的人,所以法國軍隊就算有一些技術上的進步,但是受限于我那已經遠遠落后于1866年的軍事思想,很多先進武器恐怕都不會開始研究......”
“其實,從丹麥戰爭,路易放棄了直接出兵萊茵河時開始,普魯士統一德國就已經不可避免了?!?/p>
“等普奧戰爭一結束,下一步就是普魯士徹底打敗法國,畢竟不將法國打敗,普魯士的德國不僅不能將萊茵河地區徹底收入囊中,而且無法確立其在歐洲的地位,畢竟每一個大國立國之時,都必須打敗另一個大國?!?/p>
“而很不幸,在歐洲英國是海權國家,普魯士打不著,俄國已經在克里米亞被打得半殘了,就剩下法國了。這場戰爭將是法國未來的轉折點?!?/p>
說完這個話,拿破侖一世有些落寞。
在拉斯加斯、古爾戈這些老部下面前,他沒有把話說絕了,但其實他早已經預測到,先進的步槍、鋼制火炮再加上克里米亞戰爭中就已經出現的鐵路、電報,恐怕這場離1866年普奧戰爭并不遠太遙遠的普法戰爭,法國不僅會敗,而且會敗得很慘,甚至連巴黎都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