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除了殺百姓做軍糧外,還特別喜歡吃人的心肝膽脾肺腎,信奉“以形補形”,經常拿人心下酒,還當著被害者的面取肝啖食。
后晉的將領李彥珣射殺自己母親后,當時的后晉“兒”皇帝也沒說什么,還加封其為坊州刺史。
【網友】:“以晉為國號,結果連孝順都做不到?”
趙匡胤怒吼:“這該死兒皇帝,為了當皇帝竟然能割讓燕云十六州。”
縱觀整個唐末跟五代,此類事件層出不窮,割據的將領比妖魔還恐怖。當時的社會病態已經到了何等令人發指的程度。
“天子寧有種呼?兵強馬壯者為之耳。”在這個時代,只要你能打仗,能打贏,其他的都不是缺點,倫理道德統統不重要。
“雖然王侯將相,寧有種呼,但我們還是很看重倫理道德的”,陳勝吳廣一副想要撇掉什么東西似的。
實際上,從中晚唐開始,原本文官主導的正常國家司法機關漸漸的被中央或地方的軍事司法機構取代,唐朝前期完整的司法體系和井然有序的社會制度被徹底的破壞。
沒有學識的武夫掌控司法是可怕的,軍法代替常法,動輒酷刑加身,草菅人命,整個社會都將陷入一片混亂中。
【網友】:“五代十國,魔怔人時代。”
《舊五代史》形容當地的老百姓像是在火爐里生活一樣。
官與百姓都這樣了,那君臣之間更不講道理了,殺伐全看心情。
朱友謙為后唐莊宗李存勖出生入死,多次立功,結果莊宗仍然殺了朱友謙,還給滿門抄斬了。史武、薛敬容等七個刺史也都以無罪被李存勖殺了。
和歷朝歷代都不一樣,在五代十國,官員是皇帝想殺就殺的,真的是沒節操到了極點了。不僅是君臣之間,官吏上下級之間更加嚴重。
后漢蔡王劉信掌管禁軍的時候,看哪個手下不順眼,就把他的妻子兒女召喚過來,當著他的面對進行凌遲。劉信一邊觀刑一邊喝酒,開心極了。
【網友】:“冷知識,凌遲就起源于五代十國哦。”
吳越的順化節度使錢元坰喜歡用鐵床烤下屬。
在這種毫無法度的君殺臣,臣殺吏的險惡政治環境下,整個社會的怨念可想而知,所以五代十國時期也盡是“下克上了”,謀反叛亂的巔峰期。”
大小軍閥頻繁作亂,戰火不斷,這不僅僅是因為武夫之間爭強斗狠的叢林法則,更是一種非凡即死,誰處于弱勢誰就會成為任人宰割的家畜,想死的痛快都難。
在這個時期,平均每十年左右就會更換一個朝代,平均每3.7年更換一個皇帝,14個皇帝中,兩個皇帝自殺,六個皇帝死于他人之手,五個皇帝靠殺別家的皇帝奪得皇位,四個皇帝靠殺自家皇帝奪得帝位
【網友】:“宋朝壓制武官,是全社會的共識。”
【網友】:“這tm比南北朝還垃圾啊。”
蘇軾喝酒調侃:"周郎火燒八十萬軍才定三分天下,這些五代將軍倒好,帶三百親兵就敢自稱皇帝——批發龍袍的商人怕是賺瘋了!"
乾隆冷笑:"看看這些漢人皇帝,五十年換十幾個,還是我大清圣祖爺八歲登基坐足六十一年,這才叫真命天子!"
五代十國是我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后一個大規模分裂割據時期,戰亂和殺戮自不必多少,頻繁的自然災害更是加劇了社會矛盾。
作為歷史上第三次小冰河期,水災一直圍著這五代十國,是這個時期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
從朱溫篡唐開始,到后周世宗顯德六年但我53年間,共發生水災61次,平均每0.87年就有一次。
在加上是小冰河期,北方冬季氣溫降低,雨水以冰雪固化的形像存在,等到了次年春天,冰河解凍,河水暴漲,一些河道不夠寬闊,或者淤泥堆積嚴重的黃河和淮河就會發生漲益的情況殃澤千里,更還有因為戰亂而年久失修或者為了戰爭勝利而人為破壞的堤壩也是五代十國的一個特色。
小冰河期引發水災的同時,也伴隨著季節性的旱災,這個五代十國時期,旱災高發,經常持續幾個月或半年以上,造成糧食的大幅度減產。
旱災的連鎖反應就是蝗災。
【網友】:“還有?那時候的人也太慘了吧。”
【網友】:“活生生的地獄啊。”
古書云:“旱極而蝗”,在五代十國的53年間,光蝗災就發生了24次,正所謂“天下諸州飛蝗害田,食草木葉皆盡”,
由此引發大饑荒,造成大規模的“人相食”現象。
人禍、水災、旱災、蝗災、人相食而造出的大量尸體,還引發了瘟疫。
唐末五代的亂世,人倫敗壞到了極點,統治階級完全就像一群妖魔來到人間。是對知識分子的迫害以及徹底的打壓造成了精神文明毀滅性的破壞。
春秋戰國&三國時期雖然天下大亂,但也是求賢若渴的,魏晉南北朝,無論胡漢,雖然被世族階級壟斷了官僚體系,但世族也是培養知識分子的搖籃,君主依然是在被文化人為主導的官僚體系下被輔佐著。
雖然儒家式微,
精神文明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奇葩不斷,但社會的整體價值觀還沒有走偏,也出了不少賢明君主。
然而到了唐朝末年,隨著黃巢科舉落榜,進而殺盡天下士族,知識分子被隨意殺害,但凡他們能有點文化也不至于一點文化沒有,
后唐明總李嗣源,連字都不認識,下面有章來,經常是讓安中悔這個經常讀錯的大佬粗給他讀。
【網友】黃巢:“嘿,別說,發明了族譜的那位一定是個人天才。”
除了精神文明缺失,唐末重用宦官,讓宦官管理軍隊也是造成五代時期黑暗的原因之一。
【網友】:“沒記錯的話,唐朝好像就是宦官危害最嚴重的王朝之一吧。”
宦官不能生養,就網羅一群嬌兵悍將為干兒子,用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和地位。
藩鎮們都效仿,成了干爹專業戶,
張飛:“三星家奴,這才是你的時代啊。”
前蜀的王建更是收了120個義子,這些義子很多都是藩鎮割據以來,大小軍閥們的后代,各有部眾,皆欲為亂。
五代十國本身就很亂了,大小國家內部也是亂七八糟,大小將領不聽指揮,形成獨立小王國,都想著取而代之。
麾下的士兵也多以盜賊、流民為主,完全沒有統一時期的國家臣民觀念,只迷信武力,r
如果個別將領愛民如子、約束部下,讓下面感受打不自在,部下就會造反,如后晉鳳翔節度使李從曮就是一例。
司馬遷道:"昔田氏代齊用八世,王莽篡漢歷四朝。今觀五代,早上剛喊吾皇萬歲,晚上就得改口新陛下,史官筆墨都趕不及!"
孔子在杏壇拍著竹簡怒斥:"八佾舞于庭尚不可忍,況乎朱溫弒君如屠狗?五代天子更替之速,比齊桓公換衣服還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