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三十年的洋務運動也失敗了。
此刻的清王朝終于認識到了,“師夷長技,并不足以以制夷”,僅僅發展經濟與技術是無法讓一個國家在快速發展的新時代中變得強大的,必須得解決不合時宜的制度問題。
1895年4月《馬關條約》條款通過電報傳至北京,康有為得知后立即聯絡各省舉人,商議上書反對。
起草《上清帝第二書》,康有為連夜撰寫萬言書,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四大主張,呼吁光緒帝拒絕簽約、遷都西安、整軍備戰,并全面推行政治經濟改革。
反對割讓臺灣及遼東半島,主張對日繼續作戰。
康有為將上述內容傳抄散發,轟動全國。
這就是“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事件的發生,打破士人“不問國事”的傳統,首次以集體行動表達政治訴求,標志近代知識分子群體覺醒。
康有為、梁啟超借此成為維新運動領袖,為后續“戊戌變法”奠定輿論基礎。
變法呼聲高漲,推動“變法圖存”思潮興起,促成1898年百日維新。
但也未實際阻止《馬關條約》簽訂,上述行動本身也因清廷壓制未能達成直接目標。
1898年,光緒帝支持梁啟超、康有為等維新派變法,學習西方君主立憲制。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
6月至9月,光緒帝發布上百道改革詔令。
裁撤冗官(如撤銷詹事府、通政司等閑散衙門)。開放言路,允許士民上書言事。任用如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任軍機章京等維新派人士。
設立農工商總局,鼓勵實業。修筑鐵路,開采礦產,發展郵政。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陸軍。采用西洋兵制,籌辦兵工廠。
廢除八股文,改試策論。創辦京師大學堂,也就是今天北京大學的前身。派遣留學生,翻譯西書,設譯書局。
倡導平等觀念,禁止婦女纏足。設立報館,允許民間辦報(如梁啟超主持《時務報》)。
商鞅:“昔日秦國從一任人欺凌的邊陲小國到橫掃六國的大一統王朝,靠的就是變法圖強。”
王安石激動的說:“陛下,變法圖強是可行的啊。”
張居正:“還有誰質疑我變法?誰?太祖皇帝來了都沒用,我是為了天下子民,為了天下蒼生。”
正在一切進行的如火如荼時,以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派給了維新派狠狠一擊,變法因為變法危害了他們的利益,而遭到了他們的的抵制。地方官僚陽奉陰違,多數改革未落實。
康有為建議“圍園殺后”意圖密謀刺殺慈禧維新派缺乏實權,僅依靠無兵無權的光緒帝。
列強擔心中國強大影響自身利益,暗中支持保守派。袁世凱向榮祿告發“圍園”計劃出賣維新派。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了一場震驚中外的政治事件——“戊戌政變”。在這場政變中,慈禧太后采取了果斷而決絕的行動,將光緒皇帝軟禁起來,使其失去了自由。
與此同時,慈禧太后還廢除了光緒皇帝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措施,這些新政原本是為了推動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和改革,但卻在一夜之間被徹底推翻。
這場政變使得光緒皇帝的變法努力僅僅持續了103天,因此這段歷史時期被后人稱為“百日維新”。
乾隆怒發沖冠,他瞪大眼睛,死死地盯著慈溪,仿佛要將她看穿一般,怒吼道:“慈溪,又是你!你這個禍國殃民的女人,現在連皇帝都敢囚禁了,難道非得將我大清王朝斷送在你的手中嗎?!”
看到乾隆評論的慈溪卻顯得異常鎮定,她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用冷漠的眼神回敬著乾隆,那表情似乎在說:“這與我何干?”
站在一旁的呂雉,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無語的感覺。她搖了搖頭,對慈溪的行為感到十分無奈。
而孝莊太后則輕輕嘆息一聲,臉上露出一絲憂慮之色。”
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被處斬于北京菜市口。
【網友】:“戊戌六公子太慘了,袁世凱那叛徒,后面還敢竊取革命果實,想當皇帝還,就是個p他。”
譚嗣同留下絕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網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因為清廷為支付《馬關條約》巨額賠款,加重賦稅,導致農民破產。外加華北地區連年旱災,民眾將苦難歸咎于“洋教”與列強,秘密結社興起。
前身為山東、直隸今河北一帶的民間武術團體“義和拳”,由此誕生。
1898年,山東冠縣爆發“梨園屯教案”,義和拳首次公開對抗教會。
1899年后,因為口號是“扶清滅洋”,遂慈禧太后默許利用義和團制衡列強,改稱“義和團”,默許其進京。
6月:義和團大規模涌入京津,焚燒教堂、鐵路,殺洋人與教徒。
6月21日:慈禧下詔“宣戰”,支持義和團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區及西什庫教堂。
這一舉措威脅到了列強在華的利益,由英、美、法、德、俄、日、意、奧組成的八國聯軍,
7月攻陷天津,8月14日攻占北京,慈禧攜光緒西逃,稱“庚子西狩”。
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簽訂1901年9月7日):
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兩)。
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列強駐軍北京至山海關沿線。
嚴懲“主戰派”官員,載漪、剛毅被處死或流放,禁止民眾加入反洋組織。
清廷與聯軍聯合鎮壓義和團,首領曹福田、張德成等被殺,余部轉為秘密活動。
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政治、軍事與經濟,華夏主權進一步喪失。 讓清政府的威望徹底消失,暴露清政府腐敗無能,加速其滅亡。促進了國民思想覺醒,部分知識分子轉向革命,推翻清廷成為共識。
義和團事件也讓列強知道的華夏人民的力量,將侵略策略從直接瓜分轉為扶持代理人。
“這么個破國家,還是早點亡了吧,”嬴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