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李父懷揣著銀錢,徑直前往鎮(zhèn)上找那位手藝精湛的木匠。那木匠的作坊里,鋸聲、刨木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木香。
一見到木匠,李父趕忙把定制穿串工具和運貨車的要求詳細地說了出來。
先說這穿串工具,李父拿著一塊事先畫好的草圖,比劃著講解:“師傅啊,這穿串工具得是這樣的。您看啊,就做兩塊木板,每塊木板里有8×10個圓槽,這圓槽要規(guī)規(guī)矩矩的,每個圓槽直徑大概得有山楂那么大。8個一排的圓槽中心呢,得有一個細孔,這些細孔得是連貫相通的,就像經絡一樣。這樣操作的時候就方便了,用一片帶著圓槽的木板去舀那些已經去籽的山楂,就像用瓢舀水一樣,往上一舀,再左右輕輕那么一抖,山楂就乖乖留在圓槽里了。要是發(fā)現(xiàn)哪個圓槽缺了,再簡單用手補上一個就行。最后呢,把另半塊木板輕輕壓上去,讓圓槽嚴絲合縫,然后就可以從那細孔中順利地穿入竹簽了。”
木匠一邊聽著,一邊不住地點頭,眼睛里閃爍著對這巧思妙想的贊許,不住地說:“這想法,新穎,實用。”
接著,李父又開始描述運貨車的樣子:“師傅,這運貨車嘛,得是個移動的箱柜。您把這箱柜里面用木板隔開,要分成上、中、下三層,每層配2個抽屜,這樣能裝更多的糖葫蘆。前面還需要一個專門插糖葫蘆棍的地方。您再看這一頭,要做得類似于家里的牛車,就是那種可以穩(wěn)穩(wěn)地架在牛背上的構造,牛拉著走的時候,箱子能保持平穩(wěn)。另一頭呢,就像獨輪車那樣有個扶把,不過這輪子要裝在靠前的位置,這樣呢,在縣城里推著走就方便多了。推的時候,人站在箱子后面,一只手扶著扶把,輕輕一用力,就能穩(wěn)穩(wěn)地走了,轉彎啥的也靈活。”
最后就是去山楂籽的工具了。李父指著草圖上細致的標注,對木匠師傅說道:“師傅啊,您瞧這工具。這山楂啊,得插在這鐵簽子上,就像這樣穩(wěn)穩(wěn)地固定住。然后呢,在這簽子上方有個特殊的構造,就是這個壓刀部分。這壓刀得是那種能活動的,用力向后一壓,就能把山楂的籽給弄出來。您再看這刀把,可別小瞧了,得做成中間空的樣式,為啥呢?這樣在連續(xù)壓山楂去籽的時候呀,那些籽就能順著中間的孔‘啪’地一下被拍出來,又快又干凈。”
木匠聽了李父的描述,眼睛微微瞇起,不住地咂咂嘴,滿臉都是對這個精巧設計的驚嘆與贊許,不住地點頭說道:“老哥,你這心思可真是細膩啊。不過呢,你說的這個鐵簽子和壓刀,我這兒的手藝還真做不了,我這木匠鋪里啊,都是些做木工活的工具和材料。其他的部件,像這穿串工具和運貨車我肯定能給你打造得精巧無比,保證嚴絲合縫,各個部件都規(guī)規(guī)矩矩的。”
李父聽了,趕忙擺擺手說:“師傅,這沒啥。這兩個部件我呀,已經想好了,會專門到鐵匠鋪找他們打造,做好了就給您送過來。到時候呢,您按照這圖上的尺寸把它們裝上去就好啦。”
木匠一聽,爽朗地笑了起來,拍了拍胸脯說道:“那我就放心嘍,這其他的就包在我身上,肯定給你做得妥妥當當,絕不含糊。”說罷,李父步伐輕快地趕往鐵匠鋪去了。
李父來到鐵匠鋪的時候,鐵匠師傅正在爐前揮汗如雨,爐火映照著他的臉龐,通紅通紅的。看到李父進來,鐵匠師傅停下手中的活計,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擦汗,大聲說道:“貴客,有什么需要的嗎?”
李父笑著把來意說了,然后把畫著鐵簽子和壓刀草圖的紙張遞給鐵匠師傅。鐵匠師傅接過來,仔細地看了起來,眼神中透著專注和專業(yè)。過了一會兒,他不住地點頭,說道:“主家,你這設計得可真是巧妙。不過這活兒有點精細,在我這兒可不多見。但是你放心,我這鐵匠鋪也干了幾十年了,啥樣的物件兒沒打過,這個肯定能給你做出來的。”
李父聽了鐵匠師傅的話,心里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他說道:“鐵匠師傅啊,那可就拜托你了。不知幾個時辰能夠做好。”
鐵匠師傅咧嘴一笑,拍了拍桌子說:“你這說的啥話。你這物件雖然精巧,但是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問題。東西也不是很大,材料齊全,勞煩主家在這稍等1個時辰,保管給你做好。”
李父點頭稱好。隨后在鐵匠師徒一頓叮叮當當?shù)那么蚵暫蟆hF匠師傅滿臉堆笑地迎了出來,說:“主家,已經做好了。您檢查一下,如果沒有問題的話,誠惠100文錢。”只見那鐵簽子和壓刀被擦拭得锃亮,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屬特有的光澤。鐵簽子的頭部被打磨得光滑無比,粗細正合適山楂的插入;而壓刀的刀刃部分線條流暢,刀柄處也按照要求中間是空的,而且接口處銜接緊密。李父拿過鐵簽子和壓刀,仔細地檢查了一番,眼睛里滿是驚喜和滿意,一個勁兒地夸贊鐵匠師傅手藝高超。
李父帶著剛剛從鐵匠鋪取來的鐵簽子和壓刀,徑直趕到了木匠鋪。木匠師傅正站在院子里,身旁堆放著各種準備打造的材料,斧頭、鋸子、墨斗等一應俱全,顯然已經做好了開工的準備。
李父快步走上前去,臉上帶著期待的笑容,把手中的鐵簽子和壓刀遞給木匠師傅,說道:“師傅,這是剛做好的鐵簽子和壓刀,3個物件要勞煩您費心了。”木匠師傅接過東西,仔細端詳了一番,眼神里透著專業(yè)與自信,說道:“放心吧,李東家,我這就著手做,保證按您的心意來。”
李父微微點頭,又補充了幾句:“師傅啊,這運貨車上還得刻上‘李氏糖葫蘆’的字樣,要刻得清楚、好看些,我這小本生意全靠這個招牌了。”木匠師傅爽快地應道:“行嘞,這字我肯定給您安排得妥妥當當?shù)模WC讓過往的人一眼就能看到。”
定好這些細節(jié)后,李父從懷里掏出早已準備好的定金,鄭重地交到木匠師傅手上。木匠師傅接過定金,拍著胸脯保證道:“三天后,您準時來取貨就行。”
離開木匠鋪后,李父馬不停蹄地轉道來到裁縫鋪。裁縫鋪里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布料,五彩斑斕的。李父略作挑選后,指著一塊白色綢布對裁縫師傅說:“掌柜的,我想在您這兒定制一面長帆,帆面上要繡上‘李氏糖葫蘆’這幾個字,字體越大越好,顏色要醒目,要能在集市上遠遠就被看到。”裁縫師傅拿過綢布,在手中比劃了一下,說道:“您這要求我能滿足,這做出來肯定漂亮,您先付定金吧。”李父付了定金后,又叮囑裁縫師傅,三天后過來。裁縫師傅點頭答應,開始緊鑼密鼓地安排下去。李父看著這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心中滿是對未來生意的憧憬。
經過幾天緊鑼密鼓的準備,終于到了正式開始制作和售賣糖葫蘆的這天。天邊的晨光還未灑入小院,大伯一家早早就齊聚在李滿樂家的小院里,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期待和興奮。小院中,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大伯母和幾個姐姐妹妹,負責洗山楂。她們從一旁的竹筐里拿起山楂,那山楂顆顆飽滿,紅彤彤的像寶石。將山楂放在大木盆里,再將清澈的井水倒入木盆,水沒過山楂后,用手輕輕攪拌著。山楂在水里打著旋兒,泥土很快就隨著水流走了。她們仔細地檢查著每一顆山楂,把那些有瑕疵挑出或者洗不干凈的地方再重點搓洗幾下,確保每一顆山楂都干凈透亮。
與此同時,家里的男人們負責打水、去籽、穿串這樣的體力活。將洗好的山楂插在去籽工具的鐵簽上,再用力一壓壓刀,伴隨著“咔嚓”一聲,已經去好籽了。取出去好籽的山楂,放入一個裝滿清水的盆里,洗去浮渣。放出待穿串山楂的盆里。再用穿串工具往上一舀,再左右輕輕那么一抖,補上一兩顆山楂,蓋上木板。用力捅入竹簽。這樣一次就可以穿好10串大的糖葫蘆或者20串小的糖葫蘆了。
當所有的山楂都串好后,就輪到李母大顯身手熬糖、裹糖了。李母在爐灶前把鍋燒熱,然后倒入適量的糖塊加水融化。隨著溫度的升高,糖在鍋里漸漸融化,開始冒出小泡泡。李母坐在爐灶前,眼睛緊緊盯著鍋里,手中拿著鍋鏟不停地攪拌著。糖液在鍋里變得濃稠起來,顏色也從透明逐漸變成了淺黃色。不斷嘗試糖的粘度和脆度。
當糖液達到合適的粘度和脆度時,李母把串好的糖葫蘆放在糖液表面。輕輕一轉,確保每一串都均勻地裹上糖。裹上糖的山楂就像裹上了一層晶瑩剔透的糖衣,閃爍著誘人的光澤。裹好糖之后,李母把糖葫蘆插在早已準備好的糖葫蘆棍上,等待冷卻。
過了一會兒,待糖葫蘆冷卻定型,再小心翼翼地把它們取下來,整齊地碼放進運貨車的抽屜里。每一串糖葫蘆都擺放得整整齊齊。
這次一共做了100串4顆的糖葫蘆,50串8顆的糖葫蘆。看著運貨車里滿滿的糖葫蘆,大家都充滿了成就感,仿佛已經看到了顧客們品嘗糖葫蘆時滿足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