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嗐!不說那些有的沒的。”
李景隆不想談瞿能父子,他轉而直言道:“老侯爺,現在我雖說還是奉天討逆大將軍,但我的軍權卻被陳性善給架空了,你得幫我。”
郭英:“我現在已經把遼東軍帶過來幫你了啊!”
李景隆:“你還得要幫助我啊!”
郭英:“我再幫你,我這武定侯當不當了?”
李景隆:“咳咳!老侯爺,朝廷要是知道你吃空餉,撈銀子,收賄賂……”
郭英:“你居然敢威脅我!?”
李景隆:“你的那些個兒子,在軍中可都不是啥省油的燈!”
開國勛貴跋扈一些,搞點銀兩,吃點空餉,都是極為正常的事情。
只要不上秤。
根本沒人敢管。
什么?
你說藍玉咋死的?
那是因為朱標暴薨了。
否則,藍玉再怎么跋扈,收三千義子,攻打自家城池等等,都是可以被容忍的。
說白了。
朱標在,藍玉就在。
怎么折騰都沒事兒,無非隔一陣子,朱標就得動手敲打敲打藍玉。
可惜,朱標死了。
言歸正傳。
郭英跟藍玉相比,搞點錢啥的花花,都是人之常情。
李景隆現在把這些由頭拿出來說事兒,試探的意思居多。
這時。
“呼!”
郭英調整了一下呼吸,道:“直說吧,曹國公,你想我怎么幫你呢?”
李景隆:“你要和我一起站隊燕王!”
郭英:“我可以考慮。”
李景隆:“你還要代替我去跟朱棣的燕軍聯合,干掉監軍欽差陳性善,外加打崩京師五軍營,以及大同、宣府的邊軍精銳!”
話音未落。
郭英立馬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曹國公,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你是瘋了嗎?”
郭英表示他是奉命前來平叛的,不是公然倒戈造反!
你要是說暗中聯絡,給朱棣透露一些軍情消息,再輸送一些物資糧草什么的。
一切都好說。
可李景隆現在居然讓他聯合朱棣,狠扎朝廷大軍的腰子。
他能干嗎?
他可是大明武定侯!
忠肝義膽!
日月可鑒!
李景隆想了想,道:“據我所知,六月份的時候,皇上剛繼位,兵部就給郭鎮安排前往遼東巡視軍務,待郭鎮回到京師立馬得病。”
“于是皇上命太醫院的院使戴思恭前往為郭鎮醫治,可不知什么原因,臨時又改為了院判劉純前往。”
“緊接著,在太醫院劉純的用心照料下,郭鎮病情果然惡化,兩月前剛病逝。”
“老侯爺,您請節哀啊!”
……
郭英共有十二個兒子。
郭鎮乃是嫡長子,屬于欽定的襲爵接班人,在軍中威望甚眾!
現在不明不白就病死了。
時年二十七歲。
至于太醫院的院使戴思恭,浙江浦江人,字原禮,元代名醫朱丹溪的嫡傳弟子,當世醫學權威。
老朱生病的時候,從頭到尾都是戴思恭從旁診脈開藥。
再觀劉純……醫術肯定也是有一些的,只不過其人與建文三寶走的非常近……
這么一來的話。
真相也就非常明顯了。
“老侯爺。”
李景隆繼續道:“我大明開國六公二十八侯,現在老一輩中,惟剩長興侯與老侯爺尚在。”
“再加上逝世的鞏昌侯郭興,爾郭氏一門雙侯,皆可稱武勛柱石。”
“在此等情況下,那些文官又豈會看著郭鎮襲爵做大?”
“正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我知道外面很多人都說我悉于武事,紙上談兵,難堪大任,又嫉賢妒能……但那又如何呢?”
“只要出了戰事,齊泰、黃子澄和方孝儒,不照樣聯名舉薦我擔當大將軍?”
“老侯爺,建文一朝,容不下嶄露頭角的武勛名將。”
“齊泰、黃子澄和方孝儒不僅想要削藩,更是要我等武勛去死……既然他們做得了初一,就別怪我們做十五了!”
……
言至于此。
剩下的就不必多說了。
李景隆現在已經把話徹底給挑明了。
建文一朝。
削藩集權只是開始。
以文制武才是建文三寶的終極目的。
李景隆能忍嗎?
他是萬萬忍不了的。
最終。
武定侯郭英逐漸從陰影中,走到了搖曳的燭光下,他目光冷冽的道:“好!那我們便計劃一下吧。干掉監軍欽差陳性善,助燕王……重回南京登龍位!”
李景隆:“老侯爺威武!”
郭英:“……”
……
建文二年,開春。
白溝河戰役打響。
朝廷大軍開局就對燕軍形成了合圍,燕軍的前軍、左翼迅速崩潰。
朱棣見情況不妙,便親率麾下本部精銳騎兵運動出擊……
鏖戰至最關鍵時刻。
狂風驟起。
颶風折旗。
至于比碗口還粗的大纛旗幟,究竟為什么會被風給吹斷。
那你別管。
反正就是斷了。
白溝河兩岸迅速響起高聲齊喝!
“天助燕師!”
“天助燕師!”
“天助燕師!”
……
狂風大作下。
再加上李景隆的帥旗大纛斷落。
朝廷數十萬大軍立即士氣斬半,軍心震動,各部的配合更加蕩然無存。
朱棣順勢帶著十萬燕軍全面反攻!
武定侯郭英在大風亂局中,也命令麾下核心的淮西舊部,直接反戈一擊。
沒錯。
郭英不可能強令幾萬遼東軍造反,他能做的是帶領自己的數千淮西舊部,把朝廷軍陣徹底攪亂!
眾所周知。
軍陣一亂,士氣一垮。
這個時候的軍隊人數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朱棣與朱高煦父子開始反攻倒算……
瞿能父子三人,戰死!
俞通淵父子二人,戰死!
甘涼猛將滕聚,戰死!
京師五軍營騎兵都指揮陳暉,戰死!
前軍指揮使何清、千戶周榮等七十余多名中基層軍官,皆戰死!
都督平安,參將徐凱被俘……
朝廷向白溝河北岸輸送了二十五萬兵馬,陣亡十萬,俘虜十萬,失蹤離散數萬。
唯有武定侯郭英與楊文率領幾千淮西殘軍順利撤走,兩人連帶來的遼東軍都不要了……
與此同時。
朝廷南岸的十余萬兵馬也因為狂風大亂。
而朱棣最為擅長的便是抓機會,他親率朱高煦等精銳騎兵,火速強渡白溝河,再直搗李景隆和陳性善所在的中軍大營。
沿途。
朱棣且戰且縱火。
風助火勢!
朝廷大軍連營被焚!
這又進一步加劇了軍心的崩潰。
“大將軍,這這這……”
陳性善慌得一批。
李景隆翻身上馬道:“陳侍郎,天象異變,非你我之過。現在燕逆逞兇,還是暫避鋒芒為妙!”
說完。
李景隆單騎逃往德州。
都督盛庸見大勢已去,他也沒有管陳性善……沒辦法,自身都難保了,誰也保不住誰……
于是。
陳性善只能拽住了參將徐真。
徐真滿臉日了狗的表情,最終他選擇了帶著陳性善一起跑路。
否則。
亂軍之中。
手無縛雞之力的陳性善,指不定就被戰馬給踩死了。
當然了。
徐真今日再怎么著,都注定帶不走陳性善。
李景隆專門知會過朱棣,其余人都可以不管,唯有陳性善必須死!
“哈哈!緋袍文官,云鶴加身,這是條大魚啊!”
朱高煦飛騎而至。
參將徐真遭到陣斬。
禮部侍郎陳性善見狀驚懼無比,可他卻強撐著昂起頭顱道:“你們這群亂臣賊子……”
話音未落。
“唰!”
金豆子朱高煦一槍就把陳性善釘死在了地上。
他可不是大哥朱高熾,總是對文官另眼相待。
呵!
敢在戰場上罵他?
那就必須得弄死丫的!
“干得好,吾兒勇猛啊!”
朱棣趕來不由自主的道:“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
朱高煦聞言更加振奮:“父王,我定會拼死血戰的。”
朱棣沒有再接話,而是看向了李景隆單騎逃走的方向。
如果不是有李景隆的謀劃。
他今日恐怕就危險了。
好在……
他有曹國公李景隆相助,猶如天降及時雨,驟起旋風折旗,與昔年漢光武帝何異?
自然是無異!
漢光武收拾舊山河,再造東漢。
他燕王朱棣今朝同樣要重整河山,匡扶盛世!
“走吧,南下!”
朱棣虎踞縱馬道:“趁朝廷大敗至此,我們順勢南下擒龍。待到入了南京城,本王定要與大侄子……好好痛陳厲害……”
朱高煦:“?(ò_óˇ)?”
……
【國榷 · 武勛列傳 · 李景隆補遺】:白溝河之役,景隆陽為帥,陰為弈。
史家談遷嘆曰:“九江用兵,鬼神莫測。斷纛引風,若呼天助;縱火焚營,似借地煞。以五十萬王師為餌,誘燕軍入甕,然甕破竟成燕鼎!此非戰敗,乃以山河為枰,血刃為子,弈出永樂乾坤!”
復旦大學明史研究專家林慕白:“李景隆之‘控局敗’,實為權力暗戰的巔峰行為藝術——他讓建文君臣在‘天意’幻覺中自毀長城,卻讓朱棣在‘神跡’敘事中加冕天命。
【靖難軍事秘密論壇】:
主持人:白溝河戰役是否真是天助燕師?
民間學者陸明遠:檔案顯示,當日氣象平靜,所謂颶風實為李景隆派死士焚毀蘆葦蕩引發的煙塵暴。他早在戰前密令工匠對大纛旗桿做腐蝕處理,所謂“風折”不過一推即倒。
西安大學明史研究專家周楚:我更關注李景隆與郭英的淮西暗盟——郭英反戈時專門保留遼東軍建制,卻讓嫡系焚毀燕軍最忌憚的火器營,這種精準資敵證明二人早有攻守密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