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劉徹看著彈幕恍恍惚惚從天幕中消失,心想難道自己是想去病想去幻覺了嗎?
自己明明沒有發(fā)言彈幕,天幕之上又為何會有自己的名字......
還有...朕配得千古一帝?
與此同時,另一位面。
“千古一帝,好好好哈哈哈哈!”
劉徹沒想到自己慷慨激情發(fā)言,竟得來如此振奮人心的消息,當真是讓人喜悅!
“恭喜陛下!”
“漢武千古一帝!”
一片恭維聲中,劉徹對于攻打匈奴之事信心滿滿,對未來更是豪情壯志。
“朕定要匈奴單于知道明犯強漢的后果!”說罷,劉徹仰頭大笑,聲如裂帛。
少年霍去病這樣的陛下,心中澎湃更甚,轉頭看向舅舅衛(wèi)青,眼中滿是渴求與斗志。
接受到侄子的目光,將軍衛(wèi)青無奈一笑,看來侄兒注定適合在匈奴戰(zhàn)場上馳騁沙場,只希望這一切都安好吧。
...
當酸儒們看見天幕上“千古一帝”的論斷,先是集體撫須搖頭,袍袖翻卷間溢出之乎者也的駁斥。
“秦以苛法暴斃,漢武窮兵黷武,焉能稱千古?”
宋朝洛學大儒撫掌長嘆,說道:“漢武外強中干,豈若本朝以仁政化民?
此話一出,旁邊不知有誰恥笑道:“卻不知澶淵之盟歲幣幾何?”
無論何朝何代,總有人掏出《春秋》斷章取義,有人翻出《通鑒》咬文嚼字。
更有老儒顫巍巍寫下“天命無常,惟德是輔”欲發(fā)彈幕,卻因不懂點擊“發(fā)布”急得直拍桌案,惹得旁邊小書生嘀咕:“先生連竹簡都編不利索,還管人家天幕?”
有了劉徹帶頭彈幕發(fā)言,后面陸陸續(xù)續(xù)開始有人嘗試點擊左下角發(fā)言一欄,于是接下來萬朝眾人便見無數不同王朝發(fā)言的評論。
承上啟下之君·劉啟:[彘兒?]
守成致治之君·劉恒:[?]
等等,打住!
承上啟下之君是什么鬼?!
首先,見到逝去已久的父皇在天幕上喊自己,劉徹表示他是很激動的。
但是這[承上啟下]稱號到底是什么鬼啊喂?
大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別說,這稱號還挺對稱的。]
劉啟:“......”
誰來為我花生,為我花生啊。
弘毅守志之君·劉備:[高祖!!!]
要是祝周在這,看到稱號一定會感001真是個取名小天才啊。
劉啟平定七國、鞏固集權、蕭規(guī)曹隨。
重用晁錯削藩,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加強中央集權。
繼續(xù)推行文帝政策,為武帝時期的強盛積累物質與制度基礎。
可不承上啟下嘛?
還和名字相呼應哈哈。
作為最想千秋萬代的始皇帝嬴政就這么默默看著,天幕之上漢家天子一片其樂融融。
當那個高祖皇帝劉邦出現之時,后面緊接著蹦跶出更多激動不已的漢家皇帝,嬴政已經不知道自己數了多少個姓劉的皇帝了。
已麻木,謝謝。
為何沒有看到大秦皇帝的彈幕?
難道是不敢與之呼應?
始皇帝不知道的是,他還真不經意間猜對了。
秦二世胡亥還真不敢吭聲,選擇性假裝不知道,心中還抱有僥幸。
要說天幕通萬朝,最不想見得可能就是朱棣了。
朱元璋點擊發(fā)言一欄,他發(fā)現自己寫的字會自動生成簡單易懂的天幕文字,在他點[發(fā)布]之后。
洪武大帝·朱元璋:[標兒?]
一秒,兩秒,三秒。
無人應答。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
依舊無人應答。
幾分鐘過后,朱元璋看著其他王朝亂七八糟的彈幕,心情十分不悅。
標兒為何不應他?
而此時的朱棣正躲在某個角落瑟瑟發(fā)抖,他不發(fā)聲,后面的子孫自然不敢率先發(fā)言。
就此,明朝除去開國之君發(fā)言,后面再無君主吭聲。
而這不免就讓朱元璋有種錯覺。
難道自己明也二世而亡啦?
呸呸呸,絕對不可能!
躲在某個角落的朱棣表示欲哭無淚。
天殺的天幕,通萬朝就通萬朝,干嘛還搞個萬朝彈幕啊!
害的他現在怕得要死,生怕他爹從天幕中鉆出來干死自己。
同樣,咱們的大宋驢車戰(zhàn)神也不敢吭聲,生怕他大哥氣得從棺材板起來錘他。
天幕與彈幕通萬朝,不免讓個王朝一些人的心思開始活絡,大家各懷鬼胎。
而這一切001系統全都看在眼里,它也并不急著給萬朝古人解釋宿主的來歷,后面他們自然而然便會知道的。
【當有人問老師:“人是不是沒有辦法共情年輕時的自己?”老師說其實每個人的每一個年齡段都是一首詩。#詩詞之美#中文之美#古詩詞】
視頻中一學生向語文老師提問,“老師,人甚至是不是都共情不了年輕時期的自己?”
“當然,你甚至都沒辦法共情現在的你。”
語文老師微微一笑,說出來的話確實讓在場之人啞口無言。
“這是女夫子?”有人說了這么一句,圍觀愣怔的人群也反應了過來。
天幕之上,分明是一知命之年的婦人!
女子何時也能教書育人了?
哪怕是仙人上面也不行!這豈不是壞了千年以來的規(guī)矩?
某些個宋明王朝酸儒又開始出來蹦跶跳腳,彈幕評論也隨之發(fā)言。
XXX:[孟母三遷不過教子,豈有女子登壇講學之理!?]
XXX:[武周余孽遺毒至此!!]
武則天:“?”
跳腳就跳腳,非要把鍋扣她頭上一起惡心人是吧?
好,好得很。
巾幗宰輔·上官婉兒:[我曾代天子判案,爾等酸儒可敢與我比朱筆?]
武周之前的王朝不明所以,不知為何他們突然吵了起來,但想到跟自家沒關系便都紛紛看戲了起來,而這當中在前排吃瓜看戲最興致盎然的便是二鳳了。
好看,愛看。
眾帝王雖然是驚訝女夫子教書,但想想天幕如此神跡出現一切便理所當然了。
歷史上也有不少女子備受矚目,像是秦朝著名的女商人巴寡婦清,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呂雉,遼朝攝政蕭太后等等。
仙人之上那就更不足為奇了。